景順潛力基金十二月份經理人報告
回應(0)
人氣(0)
收藏(0)
2021/01/25 14:30
(景順投信 提供)
由於成熟經濟體的疫情復燃,恐使經濟復甦的速度減緩,世界銀行在《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調降2021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2020/6預估的4.2%降至4.0%。世銀認為,短期經濟前景仍不明朗,各國在公共醫療,債務管理,預算政策,央行政策和結構改革都面臨著挑戰。世界銀行報告中提到了兩種假設情境,在悲觀的情境下,如:疫情感染情況持續上升、疫苗延遲推出或施打,導致企業債務壓力與違約,
2021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能僅有1.6%;但若疫情獲得控制、疫苗施打速度加快,全球經濟成長率可望加速成長至5%。雖然關於疫苗保護時效、量產效率、民眾施打意願及各國配送系統能否有效運作仍有許多疑慮,但隨疫苗研發及治療藥物都有樂觀進展,市場逐漸正面期待全球疫情最快有機會在明年第二季獲得控制。
美國勞工部公布2020/12 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4萬人,失業率維持6.7%不變。由於美國疫情復燃,各州重啟防疫限制,衝擊服務業的就業市場,
2020/12服務業的就業職位減少18.8萬人,其中又以休閒旅館業減少48.8萬人為最多,為避免疫情擴散,美國政府呼籲民眾不要旅遊,維持居家,直接影響到餐飲、旅遊與旅館業的營運,使得相關產業裁員或無薪假的勞工增加。另外,因防疫措施趨嚴,長期失業人數也持續攀升,
2020/12失業超過27週的長期失業人數再度擴增至395.6萬人,較11月的392.9萬人增加2.7萬人,佔所有失業人數的比重,也由2020/11的36.8%增至37.1%,為2013/11以來的高位。
中國12月財新製造業PMI由近十年高點54.9回落至53.0,雖然不如市場預期,但仍維持在近期高檔區間。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較2020/11略有下降,但分別連續第10個月和第7個月位於擴張區間,反應製造業持續改善。在雖然國際Covid-19疫情仍在擴散,但出口需求仍穩步改善,新出口訂單連續第5個月處於擴張區間。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工業金屬漲價明顯,使得製造業購進價格指數升至12月來高點,企業出廠價格指數升至2年半以來最高。另外,財新12月服務業PMI
則由57.8回落至56.3,但仍處於過去10年來相對高位。細項中,由於內需增加,新訂單指數連續第8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但較前兩個月增速略有放緩。此外,
Covid-19疫情使得海外服務業需求回落,
11月服務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僅小幅成長。就業指數連續5個月保持擴張,但擴張略有放緩,同時也使得服務業積壓工作量減少。由於製造業和服務業擴張速度回落,因此財新綜合PMI由57.5回落至55.8。
台灣12月出口額達330億美元,再創單月新高,與2019年同月相比成長12%。 4Q20出口QOQ增長11.7%,累計全年出口額達3453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增長4.9%,扭轉2019年衰退1.5%情勢,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成長20.5%、
15.4%,佔整體出口額提高至53.5%;光學器材隨著2H20回穩,全年成長4.4%;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與化學等產品出口仍較2019年降低,連續第二年呈現衰退。
2020/12對大陸及香港出口年增幅達2成,仍是出口成長最大貢獻來源;對美國出口增長因消費旺季出貨進入尾聲,放緩至7.5%。
2020全年,大陸與香港、美國是支撐台灣出口增長的兩大市場。 2020年台灣對陸港出口占比由2019
年的40.1%升至43.9%,美國市場占比也由14%增加至14.6%。
全球主要央行短期內應會持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以降低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週期性大宗商品如基礎金屬, 油價預期將會受益於弱勢美元及基礎建設投資需求。
5G佈建與電動車投資商機仍在。而非必要性消費性產品反而因低基期而可有所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