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修.邱顯比】元月效應略顯
李存修.邱顯比教授
時序進入2025年,一月中發布PPI與CPI的增幅普遍低於預期,尤其核心服務業CPI年增率從4.25%降至4.05%,創2023年12月以來的新低,聯準會鴿派人士認為2025年有望降息3~4次,帶動美債殖利率下降,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停火協議,有助於紅海航線問題的解決。拜登政府卸任前的晶片法案讓晶片出口分成三級國家管制。新任美國財長表示,關稅增加10%,美元會升值4%。報導稱川普考慮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意圖透過國際經濟緊急權立法(IEEPA)來迅速且大範圍對他國課徵普遍性關稅。此外12月非農就業報告維持強勁。美國12月ISM非製造業指數從11月的52.1上升到12月的54.1,服務業景氣持續擴張,引發通膨再度回溫。日本11月基本工資提高了2.7%創下了1992年以來最大漲幅,其中Uniqlo更宣布母公司員工調薪11%。中國12月CPI增幅僅0.1%,連續四個月下滑,通縮的情況仍持續。
以往元月份常有所謂的元月效應,意為長期觀察,元月份的平均月報酬率比其他月份高,這個現象今年以歐洲較為明顯,美國、台灣次之。MSCI歐洲指數上漲7.93%,DJ歐洲STOXX50指數指數漲6.94%,至於美股道瓊漲4.7%、S&P 500漲2.7%、台灣50報酬指數漲3.46%、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漲2.19%,其餘平平。
台股一月份僅交易15天,投資人忙著準備過年,致成交量萎縮。投資國內的股票型基金263檔,平均月報酬僅0.05%,擊敗含息大盤僅31檔,占比11.79%,6檔上櫃股票型基金月均0.50%,其餘各類型基金月均報酬均為負。跨國投資的股票型基金839檔,月均報酬2.10%,以全部幣別來看(以下全文同),全球資源型基金月均4.45%、歐洲型基金4.23%、美國股票型基金5.50%。跨國投資債券股票平衡全球型基金52檔,月均報酬2.71%,多重資產型基金月均2.07%,其餘平平。
全球投資等級債型基金265檔,月均報酬0.1%,全球新興市場投資等級債型基金113檔,月均0.35%,新興市場非投資等級債型基金88檔,月均0.74%,表現比投資等級債稍好。不動產證券化型基金74檔,月均1.12%,相對不差。
作者為台大財經金融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