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製藥業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2025年可望持續成長
一、依據印度媒體India Briefing報導,印度製藥業目前市場規模約58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成長至1,200至1,300億美元,2047年將成長至4,000至4,500億美元。生活習慣不佳導致疾病、人口老齡化、對健康狀況日益關注以及醫療服務商品化推動製藥產業持續成長。
二、印度製藥業所生產的藥品產量在全球排名第3,產值則排名第14,在全球學名藥市場擁有20%之市佔率,提供全世界6萬種學名藥,涵蓋60個治療領域,也供應美國40%的學名藥及英國25%的所有藥品,因此享有「世界藥房」(Pharmacy of the World)之美譽。印度也是全球疫苗最大出口國,供應WHO需求之65-70%,包括白喉、百日咳與破傷風合併疫苗(DPT)、卡介苗(BCG)及麻疹疫苗等。
三、印度政府鼓勵外資製藥業來印投資,主要分為兩類:
Greenfield Investments(綠地投資):指外國企業直接在印度建立全新的廠房、研發中心或生產線,而非透過收購或投資現有企業,投資者可持有100%股權與經營決策自主,印度政府對此類投資案提供自動核准、稅收優惠、基礎設施支持及研發補助。
Brownfield Investments(棕地投資):指外國企業透過收購或租賃現有製造設施、工廠或企業來進入市場,而非建立全新設施。外國企業持股比例若在74%以下,仍可適用自動核准;若持股比例超過74%則須通過「政府審核途徑」(Government Approval Route),由 印度製藥部(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s, DoP)及商工部產業及國內貿易推廣部門(DPIIT)進行審查,確保該投資案符合公共健康與國家利益。
四、印度製藥業發展趨勢:
戰略聯盟增加:2019~24年間,印度與國際製藥公司簽署 32 項戰略合作,包括2024年Glenmark與輝瑞合作開發治療濕疹藥物Abrocitinib;2021年Cipla 與 禮來合作開發治療糖尿病藥物Dulaglutide和Humalog。
PLI計畫支持本土生產:政府政策支持關鍵原料(KSM)、藥物中間體及活性藥物成分(API)本土化,也支持提高醫療設備本土生產能力,如磁振造影(MRI)、電腦斷層掃描儀等,目前印度醫療設備之產量有50%用於出口,顯示其競爭力提升。
生物製劑與創新治療發展:印度製藥聯盟秘書長 Sudarshan Jain表示,印度製藥商投入CAR-T 細胞療法、mRNA 疫苗及複雜分子藥物之開發,2025 年有重要生物製劑專利到期,此將為印度廠商開發學名藥提供機會。
五、全球醫藥產品之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32年達到3兆1,483億美元,2024至2032年之年複合成長率達到7.5%。印度製藥業憑藉強勁學名藥供應鏈、疫苗出口、FDI成長、戰略合作與政府支持,持續成為全球製藥產業的重要角色,也面臨藥品價格監管(The Drug Price Control Order,DPCO)、研發投資不足及藥品法規持續變化,企業需適應國際標準等挑戰,建議業者保持競爭力並把握產業快速成長的機遇。(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