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2-03 06:33:49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三大農產品期貨1月31日全面下跌,因擔憂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令美國農產品出口受阻。3月玉米期貨收盤下跌1.7%至每英斗4.82美元,3月小麥下跌1.2%至每英斗5.5950美元,3月黃豆下跌0.2%至每英斗10.42美元。黃豆、小麥、玉米上週漲跌幅分別為-1.3%、2.9%、-0.9%,1月份則分別上漲3.1%、1.5%、5.1%。
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3月棉花期貨1月31日下跌0.6%至每磅65.88美分,上週下跌2.6%,1月份下跌3.7%;3月粗糖期貨下跌0.6%至每磅19.35美分,上週上漲1.7%,1月份上漲0.5%。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1月31日報告顯示,截至1月28日,資金管理機構(主要為避險基金)以及其他大額交易人所持有的芝加哥小麥期貨投機淨空單較前週增加25%至91,111口,淨部位創下逾一年新低。玉米期貨投機淨多單較前週增加13%至443,875口,創2022年5月以來的新高。黃豆期貨投機淨多單較前週增加69%至31,351口,淨部位創下逾一年新高。
美國農業部1月30日公佈1月17日至1月23日的一週出口銷售數據顯示,去年6月起的2024/25年度,小麥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為456,100公噸,較前週大幅增加,較過去4週均值增加96%,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菲律賓(86,200公噸)、未知目的地(85,300公噸)、韓國(70,500公噸)、墨西哥(52,800公噸)和越南(51,000公噸)。
小麥當週出口裝船量588,900公噸,較前週大幅增加,較過去4週均值增加97%,主要出口市場為韓國(163,200公噸)、日本(143,900公噸)、泰國(84,600公噸)、墨西哥(78,600公噸)和菲律賓(58,200公噸)。2024/25年度至今,美國小麥出口量年增27%至1,335萬噸。美國農業部1月報告預估2024/25年度小麥出口量將年增20%至2,313萬噸。
去年9月起的2024/25年度玉米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為1,358,500公噸,較前週減少18%,較過去4週均值增加39%,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日本(493,100公噸)、墨西哥(426,900公噸)、西班牙(140,700公噸)韓國(136,800公噸)和哥倫比亞(129,200公噸)。
玉米當週出口裝船量1,320,200公噸,較前週減少13%,較過去4週均值增加9%,主要銷往日本(335,700公噸)、墨西哥(314,700公噸)、韓國(141,800公噸)、西班牙(140,700公噸)和哥倫比亞(122,200公噸)。2024/25年度至今,美國玉米出口量年增29%至2,093萬噸。美國農業部1月報告預估2024/25年度玉米出口量將年增7%或400萬噸至6,223萬噸,較前月預估下調64萬噸。
去年9月起的2024/25年度黃豆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為438,0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四週均值分別減少71%與33%,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中國(145,300公噸)、西班牙(66,300公噸)、英國(66,000公噸)、荷蘭(56,600公噸)和土耳其(55,200公公噸)。
黃豆當週出口裝船量為736,2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減少29%與47%,主要銷往中國(150,600公噸)、土耳其(119,200公噸)、墨西哥(97,000公噸)、西班牙(66,300公噸)和英國(66,000公噸)。2024/25年度至今,美國黃豆出口量年增21%至3,300萬噸。美國農業部1月報告預估2024/25年度黃豆出口量將年增7.7%至4,967萬噸。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黃豆進口量年增6.5%至1.05億噸,創下歷史新高,超過2020年的1.002億噸。其中,12月份進口量年減19%至794萬噸,較前月增加11%。中國是最大的黃豆進口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長期展望報告,未來十年,巴西、美國和阿根廷三國仍將是全球最主要的黃豆及黃豆產品出口國。預計到2033/34年度,巴西、美國和阿根廷三個主要黃豆出口國的出口量將佔全球黃豆貿易的90%。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豆進口國,至2033/34年度將佔全球黃豆進口量的62.4%。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發布的美國穀物和油籽十年展望報告表示,巴西黃豆價格在全球市場上將保持競爭力;而隨著美國玉米產量的增加,美國玉米在全球市場上也將保持競爭力;另一方面,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國際價格更具有競爭力,美國小麥出口將面臨挑戰。報告預計,未來十年,美國玉米、黃豆和小麥出口量平均增加約4.4億英斗,比過去十年平均出口量高出約9%。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