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4年吸引固定資產投資135億星幣,年增6.3%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報告指出,2024年星國共吸引135億星幣的固定資產投資
一、 根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本(2025)年2月6日發布的「EDB 2024年度報告」指出,新加坡去(2024)年共吸引135億星幣(100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Fixed Assets Investment,簡稱FAI),較前(2023)年的127億星幣(94億美元)增加6.3%;預期在未來5年可創造1萬8,700個業機會,工作分布在服務業(46%)、製造業(37%)、研發及創新等領域(17%),其中近三分之二的職位總月薪超過5,000星幣(3,699美元)。(註:固定資產投資係指企業對設施、設備與機械的投資,如興建工廠或資料中心等。)
二、 前揭報告其他重要內容綜整如下: (一) 去年新加坡投資項目的「年度業務總支出」(Total Business Expenditure,簡稱TBE)總計為84億星幣(62億美元),較前年的89億星幣(66億美元)減少5.6%; (二) 新加坡2024年吸引的FAI可望每年為星國帶來235億星幣(174億美元)經濟增值,但較2023年FAI的每年267億星幣(198美元)減少12%; (三) 去年美國仍為星國FAI的主要來源國,占55.5%,前年占51.9%;排名第2的歐洲占24.8%,與前年維持不變;新加坡本土企業的投資排名第3,占11.6%;來自日本的投資占3.5%;源自中國的FAI占比逐年減少,去年占2.5%、2023年為占2.9%、2022年則占8.5%; (四) 去年在各領域中,為FAI貢獻最大領域為電子業,達76億6,500萬星幣(56億7,125萬美元),占57%(前年占24.2%),該成長主要受半導體產業推動。例如,VSMC及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等兩大半導體製造商投資200億星幣(148億美元),並創造逾4,000個工作機會; (五) 排名第2的微生物製藥業則吸引到22億1,600萬星幣(16億3959萬美元)的投資,占16.5%;排名第3的為企業總部及專業服務,FAI投資額為11億2,800萬星幣(8億3,459萬美元),占8.4%。除電子業,化學業曾是前年投資的主要部分,占35.6%,但去年該產業的占比降至2.7%。
三、 EDB表示,投資方會考量企業的產品性質、成本因素或資源等情況,決定前往投資的國家。例如,新加坡能與國際業者、客戶、供應商等建立聯繫,因此適合在此設立區域總部或國際總部,但若需上千名員工的工廠,則會前往其他區域發展。
四、 EDB的策略為實現產業多元化,避免過度依賴某類特定產品、公司或市場,因此EDB對於美國近期多項貿易新政策對新加坡的影響仍保持樂觀態度。EDB認為,關稅不是推動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企業到海外拓展業務皆為長遠投資,投資因素包括:追求海外成長機會、面臨國內激烈競爭、尋求穩定與安全的環境、免受天災影響等。
五、 EDB指出,全球投資環境充滿挑戰,地緣政治及整體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將帶來顯著逆風;經濟政策及貿易摩擦所產生的保護主義政策,將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因此,新加坡需掌握快速成長的產業及具潛力領域(包括製造業及服務業)帶來的機會,例如:半導體、生物製藥、醫療技術、特殊化學品、太空及數位,以及精準醫療、人工智慧及永續產品與服務等新興領域。
六、 EDB計畫深化現有企業的轉型,例如協助企業利用人工智慧及數位化來提升生產力。此外,亦強化新加坡作為全球創新中心的地位,以吸引跨國企業的高價值創新項目,以及新興科技及成長領域的公司。EDB認為,「柔新經濟特區」的設立可讓企業不須僅考慮單一業務,而是可進行綜合解決方案,因此將吸引跨國企業來此建立一系列互補的業務活動,形成更強的產業網絡。
七、 展望未來,EDB盼新加坡能發揮優勢,在全球價值鏈中坐穩關鍵位置,並發展出難以被其他國家複製的特點。EDB預測,亞洲經濟至2030年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將從目前的近50%,增加到約60%,因此EDB認為,新加坡仍將持續得益於亞洲成長帶來的順風,例如:綠色轉型、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以及供應鏈的重組等,皆將為星國創造穩定且全新的成長機會。新加坡歡迎全球企業來此設立總部,但前提為須遵守星國的法律。(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