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紹華
立委選舉進入倒數階段,藍綠都在拚過半,從目前雙方所揭示的財經政見來看,雖然焦點同樣集中在降低赤字與產業升級,但方法各有不同,因此誰能過半,將牽動台股短線不同族群的多空題材。
立法委員是個有趣的職業,通常,只要竭力討好選區內的部份選民,就有相當的當選機會,當選之後,卻能在一定程度之內左右全國性政策,因此為求當選,在競選期間,所聽到的候選人政見,往往只有「地方」規格。
觀察財經立委,先瞭解黨部「共同政見」
今年,似乎也不例外。投票的日子就要來臨,但是關心國家經濟未來發展的選民,即便鎖定具有財經背景的立委候選人,但細看政見,多半還是只能看到地方經濟建設政見,而難窺得關乎台灣總體經濟的政策擘畫。
其實,也不能怪這些財經立委候選人不在乎總經政見,在勝選考量下,難免把競選訴求縮小至選區民眾的身邊事,至於國家經濟議題,則由所屬黨派所擬定的「共同政見」加以交待。於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透過對政黨共同政見的瞭解,再搭配藍綠雙方具有指標性的財經立委候選人個人政見,才能完整掌握兩大色系立委對財經議題的規劃主軸。
藍綠均以降低赤字為主要財經政見
以本次選舉來說,雖然藍綠雙方都扯破喉嚨地嘶喊拚經濟口號,但是拚的方法不同,影響層面也不同,值得選民把藍綠雙方的財經政見細細端詳:
雙方唯一相同的,就是共同政見部份,都是以「省錢」為主,希望「看緊國家荷包,避免債留子孫」,然而雙方所提的省錢方法各不同,對國家經濟發展或投資環境來說,會造成不同的機會與變數。
十一月上旬,民進黨舉行記者會,揭示本次立委候選人的「十大共同綱領」競選主軸,包括「泛綠立委過一半:國民黨產不敢散、撤除黑金保護傘、錢坑法案不敢亂、當兵時間減一半、國家安全才好辦、選舉次數少一半、大官小官少一半、呆帳地雷全都辦、家庭負擔少一半、國土開發不氾濫」。或許是為了加強十大綱領在市井間的穿透力,民進黨把硬梆梆的綱領精心包裝,七字一句加上韻腳,聽起來活像是首俏皮的打油詩。
泛綠封殺「錢坑法案」為國庫把關
民進黨十大共同綱領中,與國家經濟財政相關者,大約涵蓋了封殺藍營所提、綠軍所謂的「錢坑法案」,以及「掃除黑金」、「打呆帳辦地雷」,所代表金融改革等層面。
被綠營稱為「錢坑法案」的,是指泛藍立委近年在立法院主導推動,諸項關乎高額資金需求法案。
民進黨表示,該等法案不僅將造成未來幾年之內,國庫增加一·六兆元的支出,相當於一整個年度的中央政府歲出總額,且違反預算法和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欠缺長期財務規劃評估,其中還有十四項法案的受惠者,集中在少數特定對象,金額高達一千四百億元,有利益輸送的嫌疑。
事實上,封殺錢坑法案的政見不只形諸於民進黨的競選十大共同綱領中,甚至陳水扁總統也在日前以黨主席身份強硬指出:「政府的預算應有合理分配,在野政黨為選舉考量,提出要政府多支出一.六兆元的錢坑法案,民進黨絕不同意!」將政見的發聲層級拉高至總統,足見綠營對此項政見的重視程度。
曾在立院擔任經濟委員會召集委員的民進黨籍現任立委邱垂貞表示,國內財政赤字確實已達「警戒區」,但主要是目前政府的各項計劃,如五年五千億國發計劃等都還在執行階段,「回收」成果尚未彰顯,故此際可稱是財政赤字的「陣痛期」。
邱垂貞強調,政府規劃所有國家發展計劃時,所預估的效益及配套措施應公開讓民眾知道,以提升民眾信心,而政府財政透明及公開化,也能讓全民共同監督預算是否浮編。將邱垂貞的政見對比民進黨共同政見,顯然,綠營認為「錢坑法案」就是全民應該共同抵制的「浮編預算」。
泛藍拒絕「灌水軍購」,並主張稅制改革降低赤字
綠營在選前最後階段拋出「錢坑法案」議題,實在是頗為高明的策略,一方面,藉此明白表態對降低赤字、避免債留子孫的決心,另方面,也有效的突顯出藍軍以國庫吃緊為由,堅決反對軍購,卻又大開支票的相互矛盾之處。對此,國民黨組發會主委廖風德表示,民進黨執政後經濟差,稅收少,自然難為民眾創造福利,他強調,「錢不該用在灌水的軍購,而應用在人民身上!」藍營所提的一·六兆元之預算,都是要用之於民,在民生問題上著力。
反對執政黨所提的六一○八億元軍購案,正是多數藍軍財經立委候選人此番競選的共同訴求,也是藍軍「降低赤字」的共同政見。國、親、新三黨的基本想法是,只要在兩岸問題上不去觸碰對岸最敏感的神經,兩岸維持和平,也就不必陷入無盡的軍備競賽當中。本屆泛藍立委候選人中,最具財經指標性的賴士葆即指出,台灣目前負債狀況嚴重,官方數字約為四兆元,但加上隱藏性負債約十兆元,總赤字已達十四兆元之多,「不能再把錢花在沒有建設性的地方,這是我們極力反對軍購的原因之一!」他說。
賴士葆並指出,要有效降低赤字,對於現行稅制也有調整的必要,許多不合時宜的免稅措施都有修正空間,如高科技產業的免稅優惠是否應該繼續,就是可以多加討論的,透過稅制改革,一方面有縮小貧富差距的意義,另方面,若能有效擴大稅基,對國庫收入的增加也能產生立即、明顯的貢獻。
泛綠先求產業升級再談三通
當然,綠營對上述反軍購的說法有所反駁,在綠營的思維中,「非貿易財」應是國內當前最重要的建設方向。所謂非貿易財,即指攸關台灣投資環境的種種平台建置,如治安、公共建設、生活環境等,也包括堅強的國防力量,軍購對經濟雖無直接助益,但卻可強化國內投資環境安全,降低國內外資金的投資疑慮。
不過,對中國大陸官方而言,台灣積極軍購畢竟被認為是鷹派作法,致力軍購恐怕不利於兩岸關係,甚至影響兩岸經貿往來。在民進黨對於兩岸政策的共同說法中,明白指出兩岸三通對國內經濟助益有限,即便目前開放三通,每個人的薪水平均只能增加一五七.五元,「連買一張電影票都不夠!」而當前台灣經濟體質不夠強,三通不僅無法使企業「根留台灣」,反而會加速台灣產業外移,因此,當前的重點不是加強兩岸經貿合作,而是加速國內產業升級。
多開發重點投資地,以防國貿邊緣化
邱垂貞表示,目前有七成五左右的台商,對外主要投資地點為中國大陸(含香港),顯示台商對外投資已處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高風險中,因此開發「西進」以外的投資去向,亦是當前重要課題之一。而鑑於過去「南向政策」的失敗經驗,他認為政府應先經過分析篩選,鎖定開發重點投資地後,再行推廣台商投資,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此外,邱垂貞也表示,若此次順利當選立委,將特別著力於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以抵抗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造成台灣國際貿易上被邊緣化的危機,他認為,政府應從高科技人才的育成及國際交流來著手,一方面降低失業率,另一方面讓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的創新能立於不敗之地。
泛藍認為兩岸合作有助產業升級
泛藍立委同樣認為,產業升級已是目前國內經濟最需著力的層面。賴士葆指出,台灣過去的強項在於加工製造,但這個強項沒有什麼附加價值,不妨移轉至大陸,利用大陸的廉價勞動力及廣大市場,固住台灣既有的製造優勢,並以此為基礎,積極培養研發、品牌、行銷、創意等高附加價值的「新強項」,應是國內產業升級的正確步驟。
此外,賴士葆並指出,國內近年來出國留學人數銳減,對長遠競爭力將有不小影響,政府應提出鼓勵政策刺激留學人口,才能從先進國家經驗中,找到台灣提升高附加價值競爭力的契機。
至於有人擔心台灣對大陸經濟依存度過高,恐將「受制於人」。賴士葆認為,經貿往來是相互性的,當經濟依存度偏高時,代表「我缺不了你,你也少不了我」,因此不必過度擔心大陸政策變化,會完全不顧台商生死的可能,他強調:「只要台灣不做到法理上的台獨,中共應不致於強力干預市場正常運作。」
泛藍過半,短線對電子股略有壓力
立委選戰雖然針鋒相對,但在財經議題方面,雙方立委候選人其實有共同的目標,即是「降低赤字、產業升級」,藍綠的衝突點在於達到目的的途徑,誰的途逕才有效?誰過半才能順利緩解赤字惡化?在此先不評論,對股市投資人來說,重點或許應先放在「誰過半,對哪些類股會有立即性的多空影響?」
在降低赤字方面,泛綠立委若過半,實行其「封殺錢坑法案」政見,那麼為國庫撙節支出的效果,似乎高於藍軍所提的「拒絕灌水軍購」。但某位投信業者分析,所謂的錢坑法案,即便真如綠營所言牽涉龐大資金,且集中少數族群,但至少仍是把錢留在國內,受惠者或加強消費,或增加存款,就整體經濟而言,還是有所助益。而軍購案的付款對象是美國,等於資金外流,雖然強化國家安全可以吸引外資,但短期內還是得看對岸的反應如何而定。
不過,泛藍陣營主張透過稅賦改革增加稅收,不宜過度免稅,並提及高科技業免稅作法應有討論空間,因此泛藍立委若順利過半,成長性已漸出現傳產化疲態的電子股,恐怕會立即面臨心理層面的本益比下修壓力。
泛綠過半,有利金融股續強
在產業升級方面,執政黨的「兩兆雙星」計劃雖然面對韓國業者強力挑戰,至今未竟全功,但近年致力提升國內金融產業體質及競爭力,成績不俗,若泛綠立委在立法院席次順利過半,對金融股應有一定短期激勵作用。
而泛藍立委雖然也提到產業升級的重要性,但至少從選前政見中,一時難以窺得明確可行的步驟與方向,至多僅有立委提出「發展創意產業」之類的口號型政見,因此,若反應在股票市場,泛藍過半對個別產業的刺激效果恐不明顯。
泛藍過半,中概股及資產股短線行情可期
然而,對兩岸經貿往來相對較為開放的泛藍立委若能過半,無疑將對中概股帶來較多的短期利多效應,就算仍屬在野身份,對三通等兩岸議題沒有主導能力,但在選後初期,中概股預料至少會有「不確定利空化解」的行情可期。此外,由於資產股的價值與兩岸穩定度高度相關,而一般解讀,綠軍的台獨色彩終不見容於彼岸,因此若泛藍過半,資產股股價亦有出現利空化解反應機會。
至於泛綠陣營,除了在政見上不積極推動兩岸經貿合作之外,力促軍購案也間接觸碰中共敏感神經,除非政府介入護盤,或近日內扁政府對彼岸有突發性的善意談話,否則若泛綠立委過半,中概股及資產股恐將面臨一定的短期心理壓力。
以上分析,只是從藍綠雙方的政見出發,分析對台股市場的短期可能效應,無關政治立場或意識型態,一般選民當然不宜從「對自己手中持股有利」的角度做為投票意向,只不過,當選舉投票結果出爐,不妨依藍綠勝選席次及政見調整手中持股,規避短期可能風險,卡位短線獲利機會。
本文由錢雜誌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