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一詞源自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原本是「快點」的意思。在這裡Wiki指的是一種網上共同協作的超文字系統,可由多人共同對網站內容進行維護和更新。我們可以通過網頁流覽器對Wiki文本進行流覽、創建、更改,而且創建、更改、發佈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為小,並不需要懂HTLM代碼,只要簡單瞭解少量的Wiki的語法的約定,就可以在系統中發佈頁面。與其它超文字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是在一個社群內共同收集、創作某領域的知識,發佈大家都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
1995年沃德·坎甯安(Ward Cunningham)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個工具-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Ward Cunningham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援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這個系統是最早的Wiki系統。從1996年至2000年間,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不斷發展出一些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從而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同時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傳播,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
Wiki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Wiki概念自身,還是相關軟體系統的特性,還都在熱烈的討論中;所以怎樣的一個網站才能稱得上是一個Wiki系統還是有爭議的。與Wiki相關最近出現的技術還有blog,它們都降低了超文字寫作和發佈的難度。這兩者都與內容管理系統關係緊密。
Wiki 的特點:
1.維護快捷:快速創建、存取、更改超文字頁面(這也是為什麼叫作 "wikiwiki" 的原因)。
2.格式簡單:用簡單的格式標記來取代 HTML 的複雜格式標記。(類似所見即所得的風格)
3.連結方便:通過簡單標記,直接以關鍵字名來建立連結(頁面、外部連接、圖像等)。
4.命名平易:關鍵字名就是頁面名稱,並且被置於一個單層、平直的名空間中。
5.自組織的:同頁面的內容一樣,整個超文字的組織結構也是可以修改、演化的。
6.可彙聚的:系統內多個內容重複的頁面可以被彙聚於其中的某個,相應的連結結構也隨之改變。
7.可增長:頁面的連結目標可以尚未存在,通過點選連結,我們可以創建這些頁面,從而使系統得到增長。
8.修訂歷史:記錄頁面的修訂歷史,頁面的各個版本都可以被獲取。
9.開放的:社群的成員可以任意創建、修改、刪除頁面。
10.可觀察:系統內頁面的變動可以被訪問者觀察到。
(參考資料:http://www.blogjava.net/passyt/archive/2006/04/19/4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