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8最大的難題恐怕是「漲多」?後QE時代,那些資產還具有好的投資潛力?
2018/1/10 提供機構:元大投信
自金融危機以來,股市、債市一同走了八年多的牛市,接下來景氣前景更好了、金髮女孩經濟似乎一片光明,但多頭的樂章還能繼續唱下去嗎?大多數人忽略了,強勁的經濟成長之外,物價、貨幣政策也正在轉向,這正默默的左右金融市場的表現,該是換檔操作的時候了!
Q.怎麼看待2018年的總經環境?跟以往有甚麼樣的不同嗎?
A:自金融危機以來,大家習慣了3低的環境,也就是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不過,這個3低世界的風向卻已經開始改變了!
在主要經濟體當中,以美國復甦的最早、成長也最為強勁,所以投資只要跟著美國概念走,大致上不會出錯。歷經了八年多的時光,我們先是揮別低成長、全球經濟終於迎來了同步復甦,全球已經有超過90%的國家,其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站在榮枯界線的50之上。
大家有錢了以後,需求不再只來自美國,歐洲、亞洲紛紛加入。強勁的需求有利於產品提價,油價、原物料價格都已經開始表態,這些正預告著低通膨的消失。
如今,政策的重心也不再是如何救經濟於水火?貨幣「正常化」成為主軸,美國的升息、縮表成為關注焦點,市場要準備脫離低利率了。
圖、全球超過90%的國家採購經理人指數超過50 顯示景氣正蓬勃成長
Q.後QE時代,投資上最大的難題恐怕是「漲多」?這樣的背景下,那些資產還具有好的投資潛力?
A:的確。以美國來講,聯準會在金融海嘯後將資產負債表從先前的0.8兆大舉提升到目前的4.5兆,龐大的資金並沒有如預期注入實體經濟,因為當時需求萎縮了、企業的營運計劃也都縮手;流動性因此轉向金融市場,光美股漲幅就超過280%、美債總報酬累積也高達50%。
以股市來說,過去市場所玩的是所謂的財務上的數字遊戲,資金追捧的對象多是仰賴低利槓桿、追逐賴債券型的股票。舉例來說,缺乏業績支撐的小型股,獲利幾乎沒有成長(2011年以來EBITDA為零成長),本益比卻高達50倍!
就債市而言,全球投資等級債券在2007年的總規模為19.5兆,經歷多年的央行放水之後,2017年膨脹到45.7兆;然而,在2007年當時,約有81%的債券收益率超過4%、等同18.5兆;但現在,僅剩下3.9%、等同1.8兆。投資人仍是求息若渴,但接下來的縮表與升息,債市將越來越難搭到順風車了
然而,經濟正在全面成長,宴席還沒結束、舞池上的人們還想繼續跳,但請注意─樂曲已經轉換了!投資思維也應當與時俱進,過去全球央行向市場放送廉價甚至免費的籌碼,現在卻要開始收回了;這不得不迫使投資人檢視手上的持股,哪些才是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哪些又是該獲利了結的?
而換檔操作又該換誰上場?首要就是能夠與經濟成長共生共榮的、具有通膨防禦能力的、評價面合理或低估的,便是最具有投資潛力的資產:包括能源、原物料、基礎建設、礦業等,通稱為實質資產或硬資產。其實,包括國際級的主權基金、退休金、校務基金在內的大型法人或是高資產客戶,已經相當重視實質資產在投資上的重要性,在配重上甚至與傳統的股、債並重。
圖、現金投資人的難處是面臨過度高估的股、債市場
Q.實質資產受到國際資金的青睞與重視,最主要的魅力是甚麼?
A:根據Cohen & Steers統計登記在案的實質資產相關策略,2008年當時管理規模還不到1200億美元,迄今已經超過6000億美元水準。巴克萊資本則推估,至2020年全球投資實質資產領域的資金將上看23.5兆美元,吸金能力不容小覷。
實質資產的內容主要是指直接或衍生自REITs、基礎建設、公用事業、商品及原物料等項目的投資。其中部分項目本身就能夠提供持續性的現金流,符合大型機構法人及高資產客戶的資金運用需求。再者,整體來說,實質資產的風險報酬型態大致介於股票與債券之間,相當適合做為資產配置的元件。
而現階段來看,我們所在的經濟週期已非初萌芽階段,而是進入了更為成熟、更加強勁的循環末端,人們對於基礎建設以及相關商品需求欲小不易。且過去QE推升了股債市場,實質資產領域卻還處在龐大的折價狀態,市場終將正視並回補這可觀的落差。
最後,提到通膨,我們深信這可能是2018年最大的風險。以聯準會為首,各央行傾向以經濟數據來做為政策調控的依據,越來越缺乏前瞻性的規劃;依但市場出現通膨升溫的跡象,貨幣政策的因應可能跟不上腳步。實質資產便是在通膨環境下保有購買力的最佳工具,根據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統計,通膨意外上升的期間,實質資產的表現將優於傳統的股票、債券資產。
圖、商品價格正處於大幅折價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