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中國QE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
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全球金融市場最重要的關鍵字首推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這是常規貨幣政策失效所採用的非常手段:撒錢救經濟,美國推出三波QE,直到去年退場,日本、歐洲的QE仍在進行,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國也有QE(Quantitative Economy,量化經濟),只是,中國QE不比量化寬鬆,比的是人多勢眾。
中國5月11日降息一碼(0.25個百分點),半年內三度降息,這是中國QE嗎?不,降息為常規貨幣政策,不算QE(量化寬鬆),但同樣簡稱QE的量化經濟,彰顯出中國真正的投資趨勢。
量化經濟,看數大才是美,放到中國,關鍵是人口──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截至2014年底,中國共有13.7億人口,居世界之冠,占全球總人口近五分之一。
13.7億是個魔術數字,如同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12年前訪美時,在哈佛大學所說的「13億的乘除法」:再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是很大的問題;再大的數字除以13億,也會變得很小。
史無前例的13.7億人口,讓中國經濟發展無法複製歐美成長模式,如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在《從0到1》所提,複製是從1到N的過程,屬於延伸式進步,而創新則是從0到1,為跳躍式的進步,複製比創新容易,但創新成果相對驚人且長遠。
如果說美、歐、日的量化寬鬆是從1到N,中國的量化經濟,就是從0到1的創新,官方透過降息、降準支持A股,利用牛市的財富效果,刺激民間消費,活絡經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再擴及13.7億人身上,當全球投資人避「風險」惟恐不及,只有中國股民反其道而行,追求高風險、高報酬,從滬深兩市成交量、新開戶數屢創新高,中國「QE」的力量可見一斑。
正因中國崛起無法循西方模式,怎麼運用13.7億人相對重要,早期中國是「世界的工廠」,13.7億人是廉價勞動力,但隨著中國轉型成「世界的市場」,13.7億人轉型為消費者,成為全球企業不容忽視的力量。
不一樣的中國QE,反應出13億人口推動出來的品牌消費力,還有A股與全球股市脫勾的可能性,這帶來什麼啟示?我建議:一、想參與中國QE,掌握「大」的力量,不妨從A股大型股著手,挑出能受惠的品牌,除了保險、金融等權值股外,可多著重在資訊科技、醫療保健等產業,此時選股重於選市;二、別再空等進場點,以免錯失多頭機會,可先單筆買進,若遇回檔再分批加碼,投資組合裡,A股不該缺席,尤其是能掌握13.7億人動起來的A股大型股。
”中國QE,不學美歐日撒錢,靠的是人多勢眾、走自己的路;在A股精選大型股,鎖定13.7億人的品牌力量,建議莫遲疑,逢回加碼,及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