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從小當股東 賺回自主權
撰文:師慧君
從2015年第一本著作《6年存到300張股票》問世後,7年間陳重銘從素人成為投資界家喻戶曉的存股達人,一路出版了8本暢銷書籍,也推出不少線上課程,累積了廣大的粉絲群。
財務自由的他,在2019年辭去教職,但仍不改初心,持續在社群上分享投資理財知識,為的就是幫助更多人了解投資理財的重要,脫離窮忙的人生。
年輕時陳重銘也曾是月賺3萬元的低薪族,還曾當過5年的流浪教師,為了養育3個孩子,他積極地兼課、撰寫教科書,同時省吃儉用不敗家,因此有了「不敗教主」的稱號。
他將收入用於投資台積電(2330)、新普(6121)等績優股,還曾在6年內存到300多張中信金(2891),近年也買進不少ETF,現在的他年領500萬股息,過著退而不休的愜意生活。
教孩子用錢賺錢
靠股利為生活買單
「99%的人都是從小讀書,書讀完了去上班,每天一大早出門,很晚回家,可是得到的只有微薄的薪資。你辛苦勞動,付出時間、付出專業,賺來的錢到底跑哪去了?」
陳重銘一語道出所有上班族的痛:終其一生為了溫飽而打拚,夢想著「出人頭地」,但最後卻是庸庸碌碌地過完一輩子,淪為幫企業主賺錢的工具。
因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一樣的覆轍,他從3個女兒還小時,就開始幫她們存股,同時利用存股的習慣,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當孩子要買東西,我會問她為什麼要買?買了對妳有什麼好處?同時要她思考,妳想把錢花掉,開心一下子,還是把錢拿來賺錢,累積更多的資產?」陳重銘說道。
而他教育孩子的訣竅,就是「眼見為憑」,每當買進股票,或是領到配股、配息的時候,就會讓孩子翻看存摺,讓她們知道將零用錢、壓歲錢存進股票帳戶裡,就能「自動長大」。
當孩子再稍長一些,陳重銘則是利用日常生活來解釋金錢如何流動,藉此讓她們了解經濟的運作模式。「例如把錢拿去買飲料,錢就會從我們的口袋流出去,跑進商人的口袋裡,這些流出去的錢對我們來說是負債,但對商人來說是資產。」
要如何讓錢流進自己的口袋?陳重銘舉例道,假設孩子喜歡到統一超(2912)消費,可以鼓勵他們把錢存起來,買進統一超的零股,等統一超配發股息,再把股息拿來買零食、飲料,也就是利用股票(資產)賺進現金流,再利用這些現金流為自己的生活買單。
親子也能共學理財
越早開始越易成功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沒有必要學習投資理財的知識,甚至會避免在孩子面前談論金錢,陳重銘認為這樣的觀念應該要改變。他也指出,小朋友學習投資理財,其實比大人更具優勢。第一個原因是,投資需要靠時間複利的累積,而小朋友擁有的時間比大人更多,可以用較少的資金獲得相對更大的報酬。
第二個的原因則是,小朋友對金錢比較沒有概念,投資虧損時,不會像大人那麼恐慌,反而可以客觀地去看待手中的股票,持續抱緊好公司,甚至會單純地覺得股價變便宜了,應該要再多買一點。
不過,大多數的父母教育孩子時,仍把重心放在升學和培養才藝上,花大錢讓孩子補習、參加各種課程,鮮少有人願意付出時間與金錢教導孩子如何理財。學校裡也無法學到理財知識,以至於多數人出社會後,面對投資理財仍是一張白紙,只能在艱困的就業環境裡夾縫中求生存,因此對人生感到絕望。
對此,陳重銘表示,學校之所以不教理財,一來因為學校老師大多仍是靠勞力賺錢,自己都不懂投資理財的知識,當然無法去教導學生;二來是因為台灣仍以升學主義掛帥,升學考試並不會考如何投資理財,即使老師有能力、也願意教,但可能害怕造成家長反彈,因此很難期望學校能做好理財教育。
如果家長真的不知道如何教導孩子理財知識,該怎麼辦呢?陳重銘非常建議父母們從自己開始做起,選擇適合新手的教材,帶領孩子一起學習,不論是買書,或是購買線上課程,都可以一人買單、全家享有,而且都能夠反覆觀看、複習,是十分划算的投資。
陳重銘最後提醒道,很多人把股票當作賭博的工具,妄想天天靠當沖賺快錢,結果卻是賠多賺少,這都是因為缺乏正確的投資觀念。「真正的投資是買進好公司的股票,利用這些好公司替自己賺錢,讓錢流進口袋裡,不斷地累積資產。」想要挑出好公司,就必須具備投資的各種知識,否則就會像「盲人騎瞎馬」,讓財務陷入風險裡。
理財教育不能等!
從小小巴菲特晉級少年巴菲特!
2021年陳重銘出版了《打造小小巴菲特贏在起跑點》一書,書中透過15個生動的小故事講述投資理財的基礎觀念,因為訴求親子共讀、小學生也能看得懂,引起廣大家長的共鳴,成為國內最經典的親子理財書籍之一。
時隔一年半,陳重銘再度推出新書《變身少年巴菲特 培養財富創造力:學校沒教的22堂理財課》以及相關影音課程,除了帶來更進階的投資觀念,還有股票、ETF等投資工具的介紹,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如何以公司財務指標作為選股依據,不僅適合國、高中生,也適合大專以上的股市初學者,以及所有不諳投資,但又希望做好理財教育的家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