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全國奔波救援大型群聚感染案例,王必勝的知名度大增;但他對自己的付出輕描淡寫,反而心心念念要提升部立醫院的形象,為部立醫院吸收更多年輕人才。
文/郭瓊俐
根據《財訊》報導,從去年親率醫護人員搭機到武漢接回台商及家屬,到今年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苗栗電子廠群聚、Delta變種病毒入侵屏東,及至近日的台北市環南市場群聚案,每個戰場都可以看到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親赴第一線指揮的身影,他也不負所託,一場又一場完成艱巨的任務。
因為勇於負責和高效率的表現,讓王必勝成為大家口中的「必勝客」和「新戰神」;在每個瀰漫恐慌與焦慮的群聚感染案現場,只要王必勝現身,似乎就有安定人心的效果。
《財訊》報導指出,雖然名字是帶有霸氣的「必勝」,對外也建立了驍勇善戰的形象,王必勝本人卻相當低調。問他為何選擇從醫,他先講了一些通俗的答案:因為醫師是不錯的職業,社會對醫師很尊重,醫科考試排名很前面等。
深入追問,他才坦言,母親在他小時候就因肺癌過世,這和他讀醫科有一些關聯。而他選擇了胸腔內科,在曾經治療過母親的北榮(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科名醫彭瑞鵬門下學習,可以想見,從醫之路背後有著母親的身影。
醫學之路有洋? 母親肺癌去世主攻胸腔內科
根據《財訊》報導,在北榮完成總醫師訓練後,王必勝說,那時沒有主治醫師缺,他已經在找工作,談了好幾家醫院;離開北榮前夕,台灣爆發了SARS,改變了王必勝的職業生涯。那時擔任北榮胸腔部主任的彭瑞鵬被指派為北榮指揮官,他派王必勝當總聯絡人,處理各種緊急協調工作。
「有時候人在一生中遇到一些事件,才會了解自己的潛能在哪裡。」王必勝笑著說。因為SARS的臨危受命,王必勝發現自己在行政和協調規畫上「還可以」,長官也看出他的長才,將他留下來,轉任醫務行政部門。
在北榮一待近20年,除了維持胸腔科門診外,他做過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務,當過國際醫療中心主任,也代理過掛號組長、住院組長、病歷組長等職位。因為和北榮關係密切,加上北榮先前已演練過池化檢驗(Pooling)的篩檢模式,王必勝處理的許多群聚案,都是委託北榮進行快速大量的篩檢工作。
《財訊》報導指出,從北榮借調擔任金門醫院院長之後,王必勝被延攬到醫福會擔任副執行長,2018年升任執行長,一直和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共事,兩人培養出絕佳的工作默契,在這次疫情中顯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