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報攤 報告內文
生醫類股夯 哪些值得長期布局?

2022/08/11 提供機構:Money錢雜誌
字級設定:

撰文:龔招健

今(2022)年上半年美股及台股大盤表現弱勢,主要是被科技股重挫拖累,生技醫療族群表現則相對亮眼,尤其是台股的新藥類股。 

台股今年以來最受矚目的新藥股是藥華藥(6446),股價一度大漲到576元,市值高達1,544億元,成為生技新藥股王,已超過前新藥股王浩鼎(4174)在2015年大漲到755元創下的1,268億元紀錄。 

浩鼎當年在癌症新藥解盲之前股價就暴漲到755元,隨後由於新藥二期臨床解盲失敗而暴跌,自此一蹶不振,近期股價已跌到百元以下,這也是繼基亞(3176)之後,另一個讓投資人受傷慘重的台灣新藥股解盲失敗案例。 

根據生技諮詢公司Bain Consulting的數據,新藥開發從臨床前(新藥發掘與探索及價值確認、產品開發與動物試驗)到進入臨床一期,成功概率是70%,從一期到二期則為55%,從二期到三期則約40%;即便進入三期,新藥最終獲准上市的成功率,仍然只有一半。 

新藥投資高風險高報酬

可以少賺但不能豪賭 

整體而言,新藥研發失敗是常態。然而,一個新藥的誕生,從實驗室到產品上市,研發時程往往長達1015年,所耗資金可能多達150億∼200億元台幣,因此新藥公司往往必須讓投資人覺得公司開發中的新藥成功率很高,且未來能創造很高產值,否則難以募集足夠資金投入研發。 

換句話說,生技公司投入新藥研發,或者投資人買進尚未成功的新藥股,「賭」的成份相當濃厚,可是一旦成功,其回報率可能高達數十倍,去年成功取得美國藥證的藥華藥,其原始股東及投資人就是屬於少數較幸運的。 

該新藥P1101是治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唯一的一線用藥,每人每年藥品費用約16萬美元,已取得美國孤兒藥資格,預計將享有美國市場7年銷售獨占權,想像空間大。 

中天生技(4128)創辦人暨鑽石生技投資(6901)董事長路孔明,在鑽石生技投資登錄興櫃前的法說會表示,生技新藥研發公司通常很短命,容易夭折,因此生技新藥公司的經營者及投資人「心臟一定要大」,在承擔高風險之際,還必須很有耐心。 

回顧歷史,包括基亞、浩鼎在內,公司經營團隊及大股東陣容都頗受投資人認同,早在新藥解盲結果出爐前,它們的股價已領先大漲,反映投資人對於新藥解盲成功的樂觀預期,公司派也積極做多,但解盲結果都很殘酷,投資人要從中學到教訓:在新藥解盲前一定要逢高賣出,千萬別「豪賭」,寧可少賺,不要大賠,等解盲成功或取得藥證再買回來即可。 

NBI及醫療公司債ETF

可獲得相對穩健報酬 

由於醫療服務大都屬於剛性需求,保健營養及護膚保養產品需求也相對穩定,因此,撇開股價容易暴漲暴跌的新藥股,國內生技醫療股當中,這些年其實也有不少營運平穩或穩健成長的個股。例如:生達(1720)、生泰(1777)、生展(8279)、中化(1701)、中化生(1762)、佳醫(4104)、邦特(4107)、太醫(4126)、杏昌(1788)、承業醫(4164)、台鹽(1737)、葡萄王(1707)、寶島科(5312)、大樹(6469)、明達醫(6527)、盛弘(8403)。 

美股是全球生技醫療股的大本營,想要參與的國內投資人,可買進在台股掛牌的群益NBI生技ETF00678)。此外,尋求固定收益的投資人亦可考慮布局在台股掛牌的生技醫療公司債ETF,例如:群益AAA-A醫療債(00793B)、國泰A級醫療債(00799B)。

本文由MONEY錢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