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浩誠
人工智慧(AI)大趨勢來襲,不只科技類股受惠,百工百業都將因AI重新定位。
AI涵蓋的範圍很廣,光是生成式AI,10年內商機就上看1兆3,0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超過40%。而且,現在運用AI提升生產力的實例愈來愈多。
在工業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更多AI的應用成果。根據調查,眾多企業都指出,使用AI不僅可降低成本,也能增加營收。實際上,許多成長最快的領域,都是來自於優化改善的範疇,如將AI引入現有系統,使流程及系統變得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例如企業在工廠裡已配備感測器,並擁有所需數據,而AI可提供另一層級的分析,這種分析有望顯著提升效率及生產力。
在品質控管流程中,已能看到這種分析所帶來的好處。例如製造汽車的生產線,定期暫停生產線檢查每樣產品的品質不僅成本極高,且往往不切實際,因此評估通常是抽樣進行。然而此評估流程的成本仍然偏高,AI工具現在可以即時做更多檢查,減少停機時間,並提升效率。
更進一步的發展,就是AI能夠協助將以往需要大量人工的任務轉為自動化。在這方面,是指讓機器更了解其環境,以便能更快、更正確地做出決策。來自製造業以外的一個好例子便是精準農業,其中AI正提升其效率,並推動永續性。例如,利用曳引機及無人機的農作物噴灑系統,現已廣泛應用AI及深度學習技術,並選擇性地使用除草劑,從而降低高達80%的使用量。
歐洲工業自動化龍頭
遠遠領先美國同業
與任何新技術一樣,不同產業及企業,在應用上的速度有所不同。就大型參與者來說,領先企業(尤其是歐洲)已看到此產業趨勢一段時間,並在過去幾年內大量投資AI於其產品的軟體面向。因有能力將這些功能與硬體產品整合,一些歐洲工業自動化龍頭現已遠遠領先其美國同儕。事實上,該領域的美國龍頭企業直到過去3年左右才加強發展軟體領域。
不過,隨著應用技術的難易度差別,目前AI能帶來的實際效果也有差異,例如在前文的精準農業,購買包含所需軟體及感測器的新曳引機或無人機,是相對簡單的做法。然而,對於大型製造工廠來說,由於流程複雜,需要花費更多資本與技術將AI整合進作業系統中,若想達到一切都能自主運作沒有人為干擾的「黑暗工程」,還有一段距離。
展望後市,如何看待生成式AI的未來?我們預計,第1階段AI基礎建設的資本支出將保持強勁,但風險與報酬近期已變得更加平衡。我們認為生成式AI創新浪潮可能正進入第2階段,將有更多AI應用的出現,這與過去的技術創新週期類似,基礎建設直接帶動了軟體和解決方案的增加。我們也看到了第3階段的早期跡象,新的產業領導者展示了生成式AI的有效應用。
要從第1階段過渡到第2階段,需要將訓練過的AI模型從試點階段轉移到生產階段。我們從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相關公司得知,有愈來愈多企業投入開發AI應用軟體。另一方面,軟體和服務供應商正相繼推出新的生成式AI功能,以創造更大價值及額外獲利機會。現階段來看,內容創建、程式碼生成和Co-Pilots等早期創新具有發展潛力。
在消費端方面,我們繼續看到AI在社群媒體、電子商務和廣告等介面的廣泛應用。值得一提的是,蘋果(Apple)稍早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表了AppleIntelligence。儘管大多數市場人士關注的是一些新的AI功能,但一個被低估的關鍵面向是,該大會呼籲開發者為蘋果超過22億的用戶創造新的AI功能,預期也會是未來AI發展的一大方向。
我們認為,進入2025年後,現階段打下的基礎可能會帶動AI整合應用的大爆發。投資人應留意推動AI革命的企業,包括硬體及零件生產商、軟體供應商,以及在工業自動化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其中歐洲尤其值得關注。當然,在傳統製造業中,能夠快速應用新AI實力的企業與落後者之間,將會出現贏家與輸家。
貫徹主動式方法管理投資組合,將有助投資人在如此快速發展的產業中,靈活地發掘當中的投資價值。(本文作者為安聯投信產品投資諮詢部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