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奇芬
投資市場總是在貪婪與恐懼中波動,去(2021)年底全球股市創新高,許多人都懷抱貪婪心態,想要在股市大賺一票。今年上半年股市忽然逆轉大殺盤,許多人套牢、慘賠,恐懼情緒瀰漫,只想遠離市場。
金融市場的震盪起伏只是告訴我們,想要靠自己短線投資獲利,不是那麼簡單的事。還不如投資共同基金,有專家操盤、可分散持股風險,再搭配定期定額分散買進時點,不用擔心市場多空變化,這才是最簡單的投資方式。
我常分享我兒子的例子。從他工作的第一個月,我就鼓勵他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如今已經過三、四年。這段期間股市上下波動,他持續投資不間斷,雖然報酬率有所起伏,但是累積資金越來越多。對他來說,比別人更早累積第一桶金,才是最實在的成就感。
想要累積財富,不一定要自己親力親為。選對工具、用對方法,一樣可以輕鬆達陣。其中,共同基金就是一個很好的理財工具。這幾年台股ETF大行其道,也是因為投資人發現,自己買股票還不如買ETF簡單。但除了ETF,許多主動基金的績效更大幅超越被動ETF,懂得善加運用,可以讓財富累積成果更為豐碩。
根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底,台灣人投資境內、境外基金總金額已經來到7.98兆元,看似許多人都在買基金,但是,真實的投資行為卻是NG不斷。
比如說,過去幾年在銀行理專勸說下,許多人買月配息的非投資等級債、新興市場債,結果是越配本金越少。又比如投資人總是在市場最高峰,跳進去買漲最多的產業型基金,結果總是高檔套牢,好幾年無法解套。
過度保守、過度積極、甚至過度集中,最終的投資成果都不會太好,所以在基金理財上,更強調資產配置。該怎麼分配,不同年齡、不同理財個性的人,都有簡單原則可參考。另外,同一類基金有的績效很好,有的落差一大截,該怎麼挑,才能找到報酬高波動小的基金,這也有一些參考指標可用。
另外,基金種類很多,哪些是必買、哪些可少碰?基金要選配息、還是不配息?基金計價幣別怎麼挑?何時要停損、停利?此外,如何利用基金養基金,從一支基金錢滾錢,滾出更多支基金?又有哪些投資管道,可以0手續費買基金?這些投資基金的疑難雜症或是投資眉角,都是投資人在開始進入基金市場前務必弄懂的事情,而且沒有你想像的困難。
理財只是工具,目標是創造美好人生。當我們擁有財富後,就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及早開始理財,並用正確的方法投資,就能提早擁有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