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走到年尾了,接下來就是2024金龍年。然而,金龍年固然有助於短期新生兒的出生率提升,對於因出生率長期走低導致勞動力下滑的台灣產業市場,只能說是緩不濟急。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在引進海外移工、提振白領人才的留任與國際延攬,乃至從推動技職教育的復興,再加上對於中小企業僱傭本國人力的獎助措施等方方面面著手,才能夠確保未來勞動力供應的平衡與發展。
台灣基礎勞動力缺乏的狀況,在近幾年越來越嚴重。光是從日常生活當中,有越來越多的餐飲業者導入自助點餐機、以及桌邊掃QR code點餐等措施,大致就可見基礎服務業人力短缺,且業者不得不隨之做出改變的情形。而在其他更加勞力密集的產業,包括營建、工廠製造等,更是有數十萬移工在台灣工作,支撐起工業化製造業的基本運作能量。
然而,台灣還是缺工——就拿旅宿業來說吧,原先為分散飯店品牌集團投資風險而開放的民宿等房源,百花齊放,卻也造成了房務員一人難求的窘境。但弔詭的是,在旅宿業者哭求「開放移工」的同時,我們也往往可以看到,在連續假期前後,一晚房價動輒上萬、甚至賣破2萬元的離譜價格,這之間,也不能不讓人懷疑,旅宿業者在賺得砵滿盆滿之時,並未將利潤合理分配、用以提升勞工僱傭支出,這才找不到「廉價的勞工」。
我們認為,基礎勞動力由移工來分攤,是一個好的開放方向。在此前提之下,政府應該做的,就是早點把引進移工的產業類別規範清楚,甚至針對特定產業的工時、服務時數等,做出更細緻的規範,並在財政紀律容許範圍內,給予中小企業針對二次就業(退休後再就職等勞動樣態),給予部分的僱傭補助與獎勵,在就業與勞動力市場當中創造更多流動的機會,以棍子與蘿蔔並進的方式,當可避免少部分企業以僥倖的心態,來「逼宮」開放移工,只想著要平價的勞動力、卻傷害到本國勞工的工作機會,其中的平衡拿捏,政府必須仔細思量。
另一方面,台灣白領人才,具備全球等級的競爭實力,但台灣卻留不下這些人。這也是政府值得深思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認為台灣應該以租稅優惠,鼓勵亞太、甚至總部位於其他區域市場的大型跨國企業,在台灣設立區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營運總部,這些專業職相關崗位職缺,一方面有助於為台灣留才,而他們的較高薪資,亦將透過「溢散」效應,有利於整體社會消費活力的提升,並引發民間服務業的進一步投資。
最後的最後,則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現實:少子化持續讓台灣生育率探底,金龍年的生育率再怎麼樣,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但面對包括能源產業、生技產業、軟體產業等等,這些需要結合更多元技術含量人才的新興領域,也是時候推出更具整合性的教育方案,讓更多產業成為台灣的更多「護國神山」,這,就是勞動市場真正轉型,為產業創造更豐厚技術能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