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2025年即將再次成為美國總統,其相應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勢必會為全球貿易局勢,乃至國際政治經濟投下新的變數。我們認為,作為美國重要的盟友與貿易夥伴,台灣在全球貿易格局可能再次面臨劇烈波動的此刻,以長年依賴出口驅動經濟增長的情勢而言,政府必須及早因應川普在包括半導體、軍售、乃至各項製造業的政策部署,針對各種情境做好沙盤推演,以彈性身段面對美國可能的貿易政策變革,為台商提供堅實的後盾,同時亦謀求與美國更深一步的合作空間。
在日前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當中,川普贏得312張選舉人票,遠勝對手賀錦麗的226張,同時更在普選計票當中取得略高於50%的多數優勢。相較於川普在2016贏得多數選舉人票、但並未在普選當中取得多數票即贏得該次大選,2024的普選多數,反映出川普「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見獲得多數選民支持,這也為他重新立起關稅壁壘奠定了更深的民意基礎。
作為重商主義的信奉者,川普多次對台灣在國際貿易情境乃至國家安全層級的評論,已經不僅只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可以用「指名道姓」來想見川普可能以不同手腕來要求台灣與美國在各個層面進行商務乃至科技事務的協商。
就川普可能立起的貿易壁壘而言,各界最關心的,無非是對於全球各重要產業出口至美國的關稅加徵議題。而在新一波風暴核心當中,川普以課徵60%關稅的目標劍指中國,就透露出未來美國對中國貿易可能更加強硬的態度,並可能會加劇美中貿易戰的緊張局勢。而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以及對於科技和製造業的重視,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及其他高科技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其出口業務很大程度上更將受到中美貿易關係的影響。
我們認為,在「美國優先」的貿易前提之下,台灣亦不妨逆向思考,那麼什麼是「台灣優先」的項目?以當前的政經局勢來看,無疑是面對中國擴張主義之下,台灣的國家安全。若以此為根底,思索與美國的未來互動,情勢將會顯得相當清楚:台灣需要美國,而美國事實上也需要台灣。若能夠確保台灣供應鏈能夠在安全環境下獨立運作,那也將是對美國有利的情境。
這包含了可能的對台軍售、半導體與電子製造業赴美設廠,乃至航太產業的採購等,由「商」至「政」的籌碼交換,政府應維持一定程度的彈性與柔軟度,並給予相關廠商在商業利益、乃至國家利益的交換過程中相應的政策與租稅支援,尊重川普政府美國優先的前提下,同時將台灣的利益極大化。
誠然,川普新政府以高度民意基礎上台,勢將以美國利益為優先重啟與全球貿易、製造業夥伴的政策協商,這也將使得台灣在國際貿易中的靈活性及應變策略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在這種情況下,台灣需要展現更為柔軟且具策略性的外交與貿易姿態,以保護其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及經濟利益,我們認為,政府應進一步深化參與美國的政治經濟論壇,利用台灣在半導體和其他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作為增進雙邊關係的籌碼。
國際政治最大的不變就是時刻的改變。川普給台灣的啟示或許正是,「台灣的安全」對台灣而言,正是最重要的優先事項,而在此前提之下,政府更應思索,台灣如何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擴大與貿易夥伴的雙邊經濟利益,並在變幻莫測的國際環境中尋找到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