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社論》國機國造關鍵在銜接,在地供應鏈守護台灣
2024/04/18 14:30
MoneyDJ社論
國防能量之於台灣是重中之重,而自IDF經國號戰機之後,台灣在空軍戰機不斷建置的過程中,雖一度透過技術轉移、提升戰機在台自製率,不過卻因為政策未能銜接,而失去了在亞洲自製戰機的能力。當前的國機國造政策,眼看著又要在2026年斷炊,我們認為,政府應仔細思量以勇鷹高教機為基底、並以初教機自研自製的作為,在2033年銜接下一代初教機訂單的技術量能,將供應鏈留在台灣,守護台灣的空域安全才是。
講到國機國造政策,就不能不提前身為航空發展中心的漢翔公司。它也是國人所熟知的IDF戰鬥機研發製造廠商,當初就是透過F-16的技術轉移,讓航發中心得以打造自製戰鬥機,不過也因為美國對台放寬軍售、將F-16售予台灣,政府在預算考量下便結束了相關研發與製造的專案,使得大量航太工程師失去工作、無以為繼,最後大量人力流向韓國,間接催生了韓國的自製戰鬥機。
而在2017年啟動、並將在2026年交付最後一架勇鷹高教機的國機國造政策,一旦政策「斷炊」,眼看著又要重蹈覆轍,我們認為,航太技術既與台海安全息息相關,政策就應該給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將人才與技術保留延續下去才是。
自然,在商言商,看得出來不少國外的業者想來台灣兜售初教機,動輒看得到坊間言論,充斥著「漢翔不需要浪費能量開發初教機」、乃至「人力應該投入研製下個世代戰機」的說詞,主張目前就將要進入第二階段細部設計的新式初教機,應該要採取外購云云的論點。
但這就奇怪了,下一個世代的戰鬥機開發固然重要,但它的量產時程明顯更為後面,投入研發的時間點並非現在,而現役初教機即將在2033年退役、回推研發時程應在2029年得完成的次世代初教機,這一筆龐大的訂單要拱手讓人,反而製造出技術研發人才人力「無處發揮」的真空時段?這不是讓漢翔和台灣航太供應鏈好不容易完成了勇鷹高教機、以及F-16性能提升等等關鍵專案的人才,可能又要因為缺乏「新血」訂單,而面臨被外國挖角、流失的問題?
我們認為,面對國防議題,練兵是重要的。而練兵,需要的是具備良好延續性的政策支持,若能夠有相關的案子注入,就可以避免航太產業相關發展停滯、人才流失的狀況,以實現厚實人才培育銜接產業的系統化成效,把國內相關產業的量能,好好地留在台灣,用台灣的資源,繼續守護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