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儲蓄不是新聞,但相較於同樣也喜歡儲蓄、未雨綢繆的鄰近亞洲國家而言,台灣超額儲蓄乃是日、韓的倍數以上,這就值得注意了。我們認為,超額儲蓄數字長期處於高水位,意味著資本使用率的低落,生財投資的低流動性,甚至墊高房價創造出一棟棟常人高不可攀的「空中樓閣」,進而導致民怨,如何透過政策與租稅政策,將相關的資金導入事業投資、新創投資,並降低市場上的游資水位,絕對是甫取得連任的民進黨政府不可忽視的問題。
先說幾個數字。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2024年超額儲蓄率估達14.85%,超額儲蓄金額將達3.7兆元,連續5年逾3兆元水位。而也是在近5年間,全台房價漲幅達到40.6%、相對於同樣期間國民所得增幅約為6.1%,房價的上漲幅度只能說是「相當有感」。
固然,先前通過並將在今年7月施行、2025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條例》修正案,顯著提高了囤房稅,提升囤房炒房的成本,對於不動產投機群體將可產生一定的嚇阻效果,我們對此表達肯定。不過,在如何有效引導資本投資與民間投資的興利方面,我們認為,政府做得還不夠。
面對超額儲蓄,政府可以做的,包括擴大獎助高資產個人與企業投入創投基金等前期的風險投資、提供更佳的投資抵減制度,面對風生水起的AI應用商機、淨零碳排帶來的能源升級,乃至大中小型企業迫在眉睫的數位轉型,投資項目千千百百種,只是受限於投資絕非毫無風險,若政府就相關項目提供一定程度的投資抵減,甚至更積極地設立單一入口的新創投資平台等作為,來催化資本投入前期投資的意願,相信在各項發展浪尖上,當可有效引導資金走上「對的路」。
畢竟,我們也不是沒有聽說過,有的老闆,直到要退休前才發現,近年的不動產與土地價值上漲,把工廠的地賣了,賺了比他一輩子做製造業賺得還要多,這樣的例子。然而這樣絕非產業之福,也更不是台灣之福。
若講得被動一些,政府已經在推動的公共建設,乃至深化促參條例的實踐與推進,也是去化超額儲蓄的關鍵之一。我們認為,前瞻計畫已在持續推動當中,接下來則是要提升公共建設的數位化治理,進一步打造軟硬體整合的管理系統,提升城鄉地區交通管理的效益、同時也可讓國人生活品質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台灣作為IT大國,智慧交通領域相關的軟硬體系統整合更可讓國內廠商練兵,再出國打國際盃,讓「台灣是世界的台灣」這個願景,擴大到更多領域。
最後,還是說一個數字。2023年,台灣的國庫總稅收創高,進帳約3.43兆元、超徵3617億元,創史上第三高水準。導引民間投資,政府帶頭擴大投資,抑制不動產市場瘋狂的漲勢。這幾件事,其實是同一件事。我們有的是厚實的本,政府還有很多可以做的。已經在做的,也可以做得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