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綠能產業成為經濟與環保政策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來「綠能蟑螂」問題層出不窮,不僅對開發商投資構成威脅,也對產業信任度帶來負面影響。部分開發商在推動綠能項目時,遭遇黑道勒索和冗長的行政流程,不僅開發進度受阻,甚至面臨生命安全的風險,此外,審查程序缺乏透明性,加上地方勢力的干預,更使得綠能項目進展受阻,甚至影響台灣在國際市場的形象。
事實上,上週雲林地檢署率包括警調、廉政與海巡單位訪視綠能開發商,正好不辯自明地證實了,綠能產業鏈當中的「商機」不僅是正派開發商所冀望,更被不法之徒當作掙「快錢」的管道,而這些綠能蟑螂繁衍之處,倒是可以用政策與行政流程的改革來清除。
我們認為,政府有必要採取更鐵腕的手段來扭轉這一局面。首先,程序簡化、審批透明化與法治保障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單一窗口和專責機構將是必要的一步。專屬窗口應具備跨部會協調的能力,整合經濟部、農業部與地方政府資源,並為開發商提供清晰的申請指引與技術支持,以減少因政策模糊帶來的溝通成本。
而針對地方利益相關的綠能項目,應推動地方參與的決策模式,從而減少可能出現的居民反對聲浪,例如在項目建設初期舉辦說明會,並明確合規取得地方同意函。同時,對光電場選址制定退縮距離規範,可平衡開發需求與居民生活之間的衝突。
此外,審批程序的優化對於提升效率至關重要。政府可以採取電子化審批系統,並採統合窗口方式來精簡會辦單位流程,以減少人為干預造成的拖延,並加速專案落地。同時,制定標準化審查規範將有助於消除程序的不透明與主觀性過高的問題,讓審批過程更加科學與一致。
針對綠能產業的專業性,政府還應投資培訓監管與法遵人員,這些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將能確保審查工作的準確性,並有效防範投機行為。
另以專屬的綠能開發平台,公開案件審批進度、參與方及申訴管道,將有助於確保申請過程在公開監督下進行。同時,司法機構應對「綠能蟑螂」現象保持零容忍,迅速調查並打擊相關犯罪行為。
台灣的綠能產業正處於重要的發展關鍵期。為了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中站穩腳步,政府應該從「優化申設流程、提升審批透明度以及強化法治保障」等多方面入手,積極解決「綠能蟑螂」現象。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吸引更多外資,增強產業競爭力,並實現真正的綠能永續發展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