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新加坡為東南亞地區對外國投資開發低碳電力最具吸引力市場
報告表示,東南亞地區中,對外國投資開發低碳電力最具吸引力者為新加坡市場
一、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4)年4月3日報導引述「氣候債券倡議組織」(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簡稱CBI)與資訊服務公司Fitch Solutions共同編寫的「公司與氣候變遷」報告表示,預計至2032年前,高碳排發電類型仍將在亞太區域的電力結構中佔據主導地位,但隨亞太地區加速推進能源轉型,低碳電力發展可望迎來重大商機。新加坡得益於金融體系發達與經濟前景風險較低,為東南亞地區對外國投資開發低碳電力最具吸引力的市場。
二、前揭報告指出,為實現「巴黎氣候協定」中「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及氣候適應型發展路徑」的目標,全球經濟的所有領域,尤其是難以減碳排的行業,必須迅速實現去碳化。各行業刻正將「巴黎氣候協定」的減緩氣候變遷、適應氣候變遷及促進淨零排放轉型等3個目標納入公司戰略中。其中,適應是受到最少關注的目標。
三、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金融體系發達的市場,通常經濟前景風險較低且政治環境穩定,以致潛在的投資損失較低,外資更願意在該市場投資開發低碳電力項目。但泰國、印尼、中國及印度等市場在成長回報方面更具潛力。
四、從行業來看,汽車業為脫碳運動的領導者,在參與研究的26家公司中,幾乎所有公司的產品皆包括電動汽車及電池,四分之三的公司已制定綠色採購政策;科技電子業及醫療保健業雖非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者,但依然在淨零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科技電子業可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幫助其他經濟部門提高能源效率;醫療保健業可透過與化工業的供應鏈合作,在轉型過程中做出潛在貢獻。
五、此外,基礎工業中多數公司皆已經意識到氣候轉型所帶來的商機,並將其納入產品範圍,對轉型的貢獻亦延伸到其他永續需求中,如建設節水項目、海水淡化廠等。不過,這4個行業在「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數據報告方面尚有不足之處,需規劃整體區域架構,以便各國政府統一管理數據報告。(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