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宣布正式完成開源軟體企業紅帽的收購,這間百年老店究竟會如何借助紅帽的力量,為其業務找到突破口?
IBM今(10日)正式宣布,以340億美元(約新台幣1.05兆元)收購開源軟體企業紅帽(Red Hat),為這位高齡108歲的藍色巨人在深入雲端殿堂前,戴上一頂新帽子。
面對亞馬遜、微軟等後進的競爭,近年來IBM積極嘗試各種方法與科技靠攏,跟上時代的步調,而今日宣布的這起收購案,便是IBM力求突破的最新一步。
早在去年10月時,IBM就公布收購紅帽的消息,近9個月過去,IBM也如期在2019下半年完成了這筆交易。收購紅帽是IBM的一場豪賭,這筆交易創下IBM最大規模收購紀錄,同時也是有史以來成交價最高的軟體公司收購案。
完成紅帽收購,IBM力拚雲端服務
IBM不惜千金把籌碼押注在紅帽身上,這位巨人究竟想賭什麼?在外界眼中,雲端被視為一項軟服務,實際上卻是一場比拚金錢與硬體建設的殘酷競爭。
亞馬遜(Amazon)AWS是雲端市場的領導者,而微軟(Microsoft)Azure、Google Cloud也緊隨其後。這些巨頭握有龐大資金,每年砸數十億美元建設資料中心。
儘管IBM已將雲端服務視為重點項目,營收比例從2013年的4%成長至現在的25%,但遲來一步的藍色巨人已經難以跟上領先者腳步。根據研調公司Canalys的資料,2018年Q4時,IBM雲端服務市占率3.6%,僅約Google的4成、亞馬遜的1成,且這個數字相比2017年呈現下滑。
既然硬實力拚不過,IBM打算另闢一條路。IBM期望藉由收購紅帽,成為雲端領域的「瑞士」。
不比硬實力,IBM要當雲端界「瑞士銀行」
就像現實中有錢人出於安全性,紛紛將財富存在瑞士的金融機構,隨著雲端公司日漸龐大的現今,企業們也對於將命脈交給巨頭存有疑慮。 ;IBM計劃將自身定位成超越各家雲端平台之上,公開、公正的雲端服務提供者,吸引企業使用他們的服務、將資料存放在資料中心內。
紅帽成立於1993年,以開發、銷售Linux套件,與提供企業級開源軟體解決方案為主要業務,於1999年上市,並成功挺過網路泡沫破滅階段,成為開源軟體企業中最具代表性者。紅帽2019財年(截至2019年3月31日)營收為34億美元,同比成長15%。
雲端計算是紅帽的主要涉足領域之一,亞馬遜、微軟、Google、阿里巴巴等多家雲端服務領導廠商,都是紅帽的客戶。IBM期望透過紅帽的特殊地位,獨立於雲端巨頭們的交火之外,成為聯繫每家業者的雲端企業。
紅帽執行長詹姆斯.懷特赫斯特(James whitehurst)引用昇陽(Sun)宣揚Java程式語言時的口號「一次編寫,到處執行」,表達他們超越雲端平台的特性。
當時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幾乎由微軟壟斷,而Java跨越平台的性質,撼動了Windows系統的地位,現在IBM則打算和紅帽一起,打破被雲端巨頭束縛的擔憂。
除了對單一業者掌控數據抱有疑慮外,成本也是眾多企業的考量,若能靈活管理不同重要性的資料,管理及儲存費用勢必將大幅下降。
不論是企業對壟斷的疑慮,或是省錢的渴望,都可以透過IBM計劃推動的「混合雲」來解決。企業自身負擔部份雲端計算,再從供應商購買部份雲端計算;從供應商分別架設私有雲、租用公有雲;或者使用跨平台雲端服務,都是混合雲的一種。
IBM允諾維持紅帽的獨立、中立性
IBM執行長吉尼.羅密提(Ginni Rometty)從混合雲之中,看見未來市場的可能性。在今年度的IBM Think大會上,她曾聲稱企業數位轉型將邁入第二篇章,未來雲端等數位化技術,將更進一步滲透企業的每個角落。
IBM估計,目前大多數企業僅將20%工作遷移至雲端,換句話說,剩下80%工作的雲端化,就是所謂第二篇章的機會,也是IBM企望以混合雲達成的目標,為各家企業進行更加徹底的雲端化。
《紐約時報》認為,IBM與紅帽各自的優勢能形成互補。紅帽擁有開源技術,以及長久以來在該領域建立的信譽;IBM則擁有充沛的雲端行業知識,與強大的行銷能力。
同時,IBM承諾將維持紅帽的獨立運作與中立性,以及其獨有的開源文化。相輔相成之下,讓IBM描繪的願景更具說服力。
但藍圖畫得再美,重點仍在執行層面。自羅密提2012年上台以來,IBM營收已萎縮逾20%,在艱困的轉型過程中,這間百年老店能否藉由與紅帽的合作力挽狂瀾,在巨頭林立的雲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也讓外界感到期待與好奇。(本文由數位時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