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網路媒體《集微網》的報導,南韓記憶體大廠 SK 海力士計劃收購處理器大廠英特爾 (Intel) 位於中國大連的 Fab 68 工廠,目前進展是 SK 海力士正在跟 Intel 進行談判中。而 SK 海力士則是想收購整個 Intel 大連工廠,以及旗下的 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業務,而 Intel 則只保留與 XPoint 相關的技術。
報導引用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出,SK 海力士正處在高速擴張階段,日前突然被日本管制原料出口,因此急需尋找解決方案。而 SK 海力士一方面希望藉由 Intel 大連工廠的產能釋放,可以幫 SK 海力士保證產能、維持市場之外,另一方面,SK 海力士也有可能借助 Intel 既有的供應鏈,達到緩解被日本管制出口原料的壓力。根據南韓分析調查機構的研究,南韓因日本管制原料出口,可能每日的損失將高達 7 兆韓圜。
事實上,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因為記憶體價格的高漲,累積了大量的現金儲備之後,南韓 SK 海力士開始加速擴張步伐。2018 年,SK 海力士支出 16 億美元,用於進行庫藏股,並投資了超過 30 億美元在南韓新建半導體廠,預計該工廠將在 2020 年完工。另外,2018 年底, SK 海力士又啟動在中國無錫生產線的產能擴充,並且也已經在 2019 年的 4 月完成。而雖然 SK 海力士之前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但是 SK 海力士在 2018 年底的現金水位依然高達 70 億美元,這為 SK 海力士進行收購提供了現金上的支援。
至於,在 Intel 方面,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業務在 Intel 旗下的知名度遠不如資料中心、個人電腦處理器業務。過去,Intel 的 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以前很少對外出售,這兩年才開始提高了出售比例。而且,根據財報顯示,Intel 大部分 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都用於支援資料中心業務。而資料中心業務在 2018 年為 Intel 創造了 230 億美元收入以及 100 億美元獲利。相對於 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在 2016、2017、2018 等財年,Intel 分別創造了 25.8 億美元、35.1 億美元、43 億美元的營收,平均每年成長約 20%。
因此,雖然 Intel 的 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每年都有業績成長,而且力道都還不差,但因為 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的前期投資龐大,而且位在中國大連工廠的設備仍處於折舊攤提階段的情況下,擁有 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業務的 Intel NSG 部門,自 2016 年以來連續虧損。2016 年到 2017 年的兩年期間,NSG 分別虧損 5.4 億美元及 2.6 億美元。2018 年,即便收到了 1.6 億美元的政府補助,仍然虧損了 500 萬美元。
報導引用知情人士的說法強調,面對虧損,Intel 一直有出售 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業務的想法,這從之前與美光在 XPoint 技術開發上的分道揚鑣就可以看出跡象。在當前與美光合資的 XPoint 產品生產線也被美光收購回去的情況下,Intel 現階段出售 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業務的話,對雙方來說都是個不錯的選擇。再加上 Intel 與 SK 海力士的關係一直很友好,因此即使出售給 SK 海力士,未來也能保證 Intel 資料中心的需求有穩定的供貨。
不過,現階段暫時不確定 Intel 大連工廠的報價。而 Intel 大連工廠最早在 2004、2007 年間投資了 600 萬美元及 25 億美元,分別在成都及大連建設封測、記憶體工廠。2015、2016 年兩年,Intel 又分別增資 55 億美元與 16 億美元大幅擴充大連、成都工廠。而根據財報顯示,2018 年 Intel 在中國的固定資產總額已高達 64.17 億美元。而這些資產主要是大連工廠的,加上以前折舊完的設備沒有計入到資產中。所以,一旦相關的投資折舊攤提結束,Intel 大連工廠的獲利也將大幅提升。因此,預計在整個大連工廠採用的是 16 奈米製程的情況下,僅工廠部分可能要價 80 億美元,再加上 3D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業務,預計一但 SK 海力士真的要完成收購,則付出的代價可能達到上百億美元。
根據《科技新報》獨家獲得來自供應鏈的消息指出,該項談判很可能是 Intel 主動尋找 SK 海力士商談的,不過因為先前大幅擴張的情況,再加上現階段對 NAND Flash 快閃記憶體市場仍有疑慮,目前 SK 海力士的興趣還不高,而且目前 SK 海力士急於獲得的是相關 XPoint 相關的技術,這部分 Intel 做了保留,再加上美國政府肯定會嚴重關切該事件,因為畢竟 Intel 的工廠位於中國大連的情況下,後續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
「本文科技新報授權轉載」
「首圖來源:Flickr/othre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