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池製造競争劇烈致生產過剩
人們想像勾劃未來將由電池供電的美景,電動汽車將取代其耗油車輛,儲能電池為房屋和辦公室提供動力,使用風能和太陽能產生的電力,電動船舶和飛機將完全消除排放,此美景推演下的製造電池應該是獲利並是穩固的產業。但隨著資金浪潮到來,電池製造業變得不再是淘金熱,而更像是一場殘酷的逐底競賽,對工廠巨額投資以及超低的原料成本,加上電動車需求停滯,導致全球電池供應過剩。
全球電池供應過剩,促使電動車價格急劇下降,此對汽車買主雖是好消息,但是隨著西方國家尋求在亞洲之外建立供應鏈,未來10年所需的新工廠投資可能會受到阻礙。
2024年7月初,韓國電池巨頭 SK On公司宣布,在持續虧損以及構成其最大客戶的西方汽車製造商電動車銷量慘澹後,該公司已連續10個季度虧損,並因銷售放緩而推遲在美國肯塔基州建造大型電池工廠的計劃。另競爭對手韓國LG Energy Solution公司於25日公佈季度銷售額下降 30%,並表示正在放緩投資,以防止庫存過多。該公司財務長表示,汽車製造商考量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Donald Trump重返白宮的前景可能會抑制投資,以及電動汽車市場趨緩,正在放慢投資電動汽車速度。
另中國政府補貼及強勁的內需,導致對超級工廠的巨額投資,亦衍生供應過剩的問題。英國Fastmarkets原物料產業顧問公司之電池原料部門主管 Paul Lusty 表示,中國佔全球電池製造能力的80%,但去年電池產量過剩315 GWh,相當於超過500萬輛電動車,中國企業一直在尋求透過快速擴大產能來增加市場佔比。
而且,中國對採礦和電池生產的投資導致電池成本大幅下降,目前鎳和其他元素的成本已較2021年的高峰值下降75%,去年鋰離子電池(電池的組成部分)的價格跌破每KWh 78 英鎊,在過去10年中下降80% 以上,但產量卻呈爆炸式成長,自2020年以來成長2倍。對此,Rho Motion電池諮詢公司人員Iola Hughes 表示,中國廠商正在生產極其便宜的電池,並且最終將繼續湧入市場。Battery Associates 顧問公司創辦人 Simon Engelke 則表示,中國製造商的巨額投資已大幅降低價格,在部分情況下將成本降至每KWh 39英鎊,僅為1年前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另根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供應鏈及能源轉型智庫去年的估計,到 2030年,中國將有400家超級工廠生產電池,而目前的數量為240家,明年的產能可能將成長40%,供過於求的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儘管電動車在中國迅速崛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區,該產業仍只佔市場的少數,2024年前半年,電動車佔歐洲汽車銷售的13.9%,低於去年上半年的14.2%。在英國,電動車銷量幾乎沒有成長,從去年的16.1%略升到16.6%,但低於政府規定的 22%。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Tesla並在過去兩個季度銷售下跌。
理論上,電池價格下降應該意味著電動車價格下降,從而使銷量飆升。但西方製造商在採用中國電池進展緩慢,中國電池往往使用替代化學物質,而懲罰性關稅的風險也使得汽車製造商不願訂購中國電池,減緩中國企業的海外拓展速度。美國目前對中國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對電池則徵收25%,而歐洲也正在遵循並實施嚴格的環境標準。
歐洲建立超級工廠網路的計畫正在逐漸消失,瑞典Northvolt公司已從BMW和Volkswagen等汽車製造商籌集約130 億英鎊資金,但該公司正在考慮削減其投資計畫。而作為Stellantis汽車製造商、Mercedes和法國能源巨頭道Total之間的電池合資企業ACC,並已宣布暫停德國和義大利工廠的建設。
另在英國汽車產業發展方面,據法拉第研究所電池研究小組估計,到2030 年,英國將需要5個超級工廠來支持其汽車工業。目前已確認其中2個,一是中國遠景能源與日本 AESC在Sunderland建立的合資企業,另一個則是印度Tata公司計劃在Somerset建立的工廠。第三個可能很快就會宣布,據傳中國 EVE Energy公司正準備投資12億英鎊在Coventry興建一座工廠。(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