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Rhodium Group發布歐盟對自中國進口之電動車進行貿易救濟調查之報告。
智庫Rhodium Group於113年4月29日發布歐盟對自中國進口之電動車進行貿易救濟調查之報告,相關要點謹簡摘如次:
(一)本次貿易救濟調查之獨特處:
本次反補貼調查有別於其他案例多因業者投訴後再啟動調查,係歐盟執委會基於職權主動發起調查,實屬罕見;且調查重點之一係中國電動車未來是否對歐洲製造商造成損害,而非調查已發生之產業損害。
歐盟境內汽車業者對該調查看法不一,德國業者因高度依賴中國市場,擔心中方報復而反對啟動調查;法國業者則支持本次貿易救濟調查。
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於上年9月宣布將啟動本次調查,而執委會將調查聚焦於中國3家電動車業者:比亞迪(BYD)、吉利(Geely)及上汽(SAIC),政治意味濃厚。
(二)中國與歐盟之電動車市場差異大:
中國市場因飽和導致價格競爭激烈,以比亞迪SEAL U車款為例,該車款於中國市場之利潤為每輛1,300歐元,歐洲市場之利潤則增加至每輛1,4300歐元,可觀的利潤差額促使中國業者出口電動車至歐盟。
該報告研析歐盟平衡稅稅率須達到45至55%,方能抵銷中歐兩地電動車市場之龐大利潤差距,以降低中國業者出口電動車至歐盟之動機。
(三)平衡稅可能結果:
依據歐盟執委會資料,歐盟過去對中國業者課徵平衡稅之平均稅率為24.4%,少數案例因產業與國營企業高度相關(如鋼鐵)或受調查企業不願配合,平衡稅率才達到40至50%。
反觀目前中國電動車產能主要來自民營企業,且前述3家中國業者已表達配合調查意願,倘最終課徵之平衡稅稅率為30%,業者恐會因歐盟市場利潤仍較中國市場高,持續出口電動車至歐盟。
(四)中國電動車將持續出口:該報告預測未來中國電動車市場之成長將減緩,平均毛利將因市場競爭而下滑,另一方面,產能因持續投資而擴大,而歐盟為全球第二大電動車市場,對中方業者仍具極大吸引力,在前述種種因素影響下,中國電動車預期將持續出口至歐盟。
(五)本案進展及觀察:該報告預測歐盟執委會可能於本年7月課徵臨時平衡稅,並建議可觀察德國、法國政府及產業界人士對相關進展之反應,中方在歐之電動車投資情形,以及是否對自歐盟進口之白蘭地課徵反傾銷稅作為報復工具等。(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