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7月實施飲料包裝新法,「連身瓶蓋」成效引發熱議
歐盟2021年通過一次性塑膠指令(SUP),要求減少使用塑膠,並要求業者在2024年7月前修改飲料包裝,讓瓶蓋能跟著寶特瓶一起回收。自今(2024)年7月3日起,該法規正式實施,凡容量不超過3公升的液體容器必須採用連身瓶蓋(tethered cap)。新法的立意顯而易懂,即希望減少自然景觀中的垃圾丟棄物。然而,對於消費者而言,瓶子上固定的蓋子通常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甚至是一種麻煩。
此外,專業界也提出質疑,爭論這種做法是否值得。肯普頓大學(Hochschule Kempten)的包裝專家Markus Prem即批評,牢固連接的瓶蓋並非強制,也不符合邏輯,對歐盟新法之於保護地球與歐洲環境的作用持否定看法。相形之下,回收塑料並創造一個循環更為重要。但到目前為止,塑料在許多領域都是複合材料,不可能或很難回收。
儘管最終流入海洋、河流及湖泊的廢棄蓋子數量極少,但飲料批發商聯邦協會卻必須投資數十億元購買新設備來轉換或重建系統,以獲取幾乎無法衡量的些微成效。德國礦井協會(VDM)強調,系統轉換或重建的工作及其成本差異很大。對一些公司來說,包裝方式的改變相當於推出新產品。但如果涉及必要的檢查或封裝技術改變,則費用將很可觀。
根據德國食品工業聯邦協會(BVE)資料,每條填充線的「鉅額」成本約為181,000歐元,再加上1個密封瓶蓋還需要大約0.2歐分的額外成本。
迄今為止,德國聯邦環境部與聯邦環境署尚無任何數據顯示新要求可以減少多少塑膠垃圾。環境署稱,聯邦政府希望在2027年評估新法規的實施成效。
北萊茵-西伐利亞邦(Nordrhein-Westfalen)消費者中心的資源保護顧問Philip Heldt表示,市面上一次性產品充斥,瓶蓋包裝更改對改善環境效果有限。渠希望強制減少產品中的包裝浪費,如禁止牙膏盒等不必要的外包裝,以節省材料並減輕環境負擔。(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