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之新解方為埋入海底,惟對環境之影響尚未確定
美國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為協助公司尋找處理碳排放之方法,船舶營運商設計一艘船可運輸二氧化碳,其將捕獲之二氧化碳低溫冷卻成為液體後,將其注入海上油井並進行永久封存,該注入海底成為碳排放之新解方。
全球最大造船廠HD現代重工(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及總部位於希臘之船東Capital Product Partners設計一艘專門用於運輸液化二氧化碳之船舶。該些公司擬將該船用於將貨物運送到枯竭之海上油井,將該些貨物注入油井並永久儲存。C公司簽署建造4艘此類船舶之協議,並將於2025年及2026年交付,其總成本超過3億美元。
然而該碳儲存之策略在安全及環境影響方面仍未確定,因長期在海底儲存大量二氧化碳尚未經過測試,且對其溢出之二氧化碳影響之研究尚無定論。在部分國家,大企業須為其碳排放納稅,該些公司試圖在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前將其捕獲以減少碳排放,使該些公司需儲存數百萬噸之二氧化碳。在部分地區,用於儲存二氧化碳之陸上空間正逐漸耗盡並變得越來越貴,使公司及貨船船東尋找海上解決方案。
載有二氧化碳船舶之航行從帶有液化設施之碼頭開始。將二氧化碳低溫冷卻到攝氏零下50度,使該些二氧化碳變成密度比氣體高600倍以上之液體,因而能大量運輸。C公司指出,該船隻每次可運輸多達2.54萬噸之二氧化碳。該些船隻將液化二氧化碳運送到北歐碼頭,並透過管線將其注入陸上油井,或透過海上鑽井平臺,將該些二氧化碳注入廢棄海上油井及海底之指定洞穴。
C公司表示,該公司在與包括能源公司、公用事業及商品貿易商等大客戶進行談判後,進行該投資。C公司執行長Jerry Kalogiratos表示,因許多地區缺乏陸上地井來儲存碳,故其相信二氧化碳海上運輸將在未來幾年蓬勃發展。
根據總部位於波士頓之BCC Research數據,全球碳捕捉、利用及封存市場將從2021年26億美元成長到2026年之52億美元,復合年成長率約為15%;另根據歐盟委員會數據,歐盟碳儲存預計將於2030年上升到8,000萬噸,並於2040年達到至少3億噸。
海德堡材料公司(Heidelberg Materials)及Holcim等水泥及建材公司、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及能源公司英國石油(BP)、丹麥沃旭(Ørsted)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等公司計劃自行建立碳捕捉廠,以在內陸及海域處理碳排放。日韓等其他污染大國則可能計劃在澳洲、印尼及馬來西亞附近海域建廠儲存二氧化碳。
然而海底儲存二氧化碳尚未得到最終測試,且陸地儲存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地質學家及海上鑽井平臺工程師表示,該碳封存風險是隨著時間推移,該密封之枯竭油井可能將遭到侵蝕,二氧化碳可能將溢出(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