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野黨CSU/CDU呼籲重啟核電
德國商報於1月19日報導,基社盟(CSU)聯邦議員在Seeon舉行閉門會議後,基民盟(CDU)隨即於上週末發表「海德堡宣言」,主張重返核電,並將核能列為實現氣候中和的能源選項之一。強調應重啟於2023年遭關閉的核電廠,推動使用最新技術建造新的核電廠,並計畫成立一個德法核能聯盟。
然而,執政的社民黨/綠黨/自民黨「3黨聯盟」已經明確表達廢核政策不變,尤其綠黨一向視廢核為該黨宗旨。來自綠黨的聯邦環境部Steffi Lemke部長表示,對於綠黨來說,廢核是既定政策,絕無談判空間。即使是社民黨(SPD),廢核政策也已根深柢固,幾無轉寰餘地。在聯合政府內唯一支持核能的自民黨(FDP)難憑一黨之力,撼動執政聯盟的廢核政策。
CDU國會黨團副主席Jens Spahn表示,由於風能及太陽能不足以完全取代燃煤電廠,德國應盡速重啟已關閉的核電廠,在投入必要投資後,讓這些核電廠營運至少至2030年代中期,甚至更長,並逐漸關閉燃煤電廠,擺脫對法國核能的依賴,實現二氧化碳排淨零排放。上述主張在執政三黨聯盟內也得到部分支持。自民黨(FDP)能源政策發言人Michael Kruse表示,德國電廠的排碳量高居全歐之冠,應該考慮重啟核電。
然而,三家負責核電廠運營的公司(RWE、EnBW及Eon)均表示,由於核電廠拆除工作已進行數月,技術上已無再重啟的可能性。
若無法重啟已退役的核電廠,興建新的核電廠是否可行?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的能源經濟學家Mathias Mier指出,若德國現在要興建新核電廠,由於繁瑣的審查程序及漫長的施工周期,第一座新電廠可能要到2040年才能投入營運,屆時德國可能幾乎已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根本不須要核電廠。
除施工期程長外,核電廠高昂興建成本也應納入考量。以其他歐洲鄰國為例:法國Flamanville核電廠原訂於2012年完工,耗資33億歐元,而今法國希望今年能完工,且成本已飆升至240億歐元。英國Hinkley Point核電廠的情況也同樣令人擔憂。目前,成本估計為380億歐元,然而,內部人士預計金額還將進一步攀升,而2027年投入營運的計畫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任務。
除傳統核電技術外,近期興起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MR)核能技術,SMR的策略是將在工廠完成組件製造,再運到電廠所在地後就地組裝,宣稱較傳統核電廠建廠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部分國家如中國、俄羅斯、日本、波蘭及法國等國對此技術寄予厚望,並已下單採購。
然而,以美國SMR技術先驅Nuscale公司為例,由於興建成本不斷上揚,發電成本較原始預估大增53%,已高過太陽能發電成本,該公司於去年11月宣布取消第1座反應爐的建造計畫。位於美國加州的Oklo與美國空軍合作的SMR專案也於去年11月喊停。紐約大學教授Amy Jaffe雖稱這是SMR明顯的挫敗,但她並不認為是SMR技術的終結。(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