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及產業對COP28協議表示肯定;環團與智庫認未來任務艱鉅
原定2023年12月12日閉幕之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因最終協議卡關,歷經延長討論後,終在12月13日達成協議。各國同意「逐步轉型脫離」(transition away)石化燃料。雖未使用德國等多數西方國家於COP28會前建議採用之「汰除」(phase out)石化燃料進行表述,德國政府與產業雖難掩失望對於相關成果仍持正面態度。但智庫與環團則不盡滿意,並指出未來仍有諸多領域待德國政府推動與促進國際合作。
德國聯邦副總理兼經濟及氣候行動部長Dr. Robert Habeck表示(註:渠已連續2年缺席),COP28為全球通往氣候友善與氣候中和奠定基礎,國際社會首次承諾將放棄石化燃料使用,於2030年前大規模發展風能及太陽能。相關共識已向全球企業、市場與投資人發布明確信號:再生能源將掌握未來。COP28亦為「巴黎氣候協定」增添政治動力,各界均有強烈意願實現能源轉型。
德國外長Annalena Baerbock認為,COP28象徵石化燃料時代即將告終,由長遠角度設想,投資石化燃料將無利可圖。伊並認為COP28成果具有歷史性意義,不僅在氣候行動具有進展,更是在地緣政治所帶來的多重危機背景下達成協議,指明未來仍可寄望藉由國際合作與多邊主義達成重大成就。
德國外交部氣候特使Jennifer Morgan指出,COP28通過之歷史性共識,有助於達成控制增溫幅度於攝氏1.5度內目標,未來將屬於再生能源,而非石化燃料,勢加速未來10年之後續行動。德國於一年內,將與脆弱國家合作,共同創建氣候損失與災害基金,並將充實資本,使該基金可早日啟動與運行,儘速為遭逢氣候變異而受害之人民提供援助。呼籲國際必須與時間賽跑,並對氣候正義抱有信心及雄心。
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Bundesverband der Deutschen Industrie, BDI)副常務董事Holger Lösch表示,COP28對於正在向氣候中和轉型並相應調整投資與未來規劃之企業而言,傳遞一項重要訊號:所有國家均必須強化氣候行動之努力。這對於改善德國產業與其他國際對手間之公平競爭條件,亦非常重要。
智庫「新氣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專家Niklas Höhne則認為COP28決議文充滿妥協,不足應對全球氣候緊急情況,擺脫化石燃料應是現階段緊急且迫切之必要,「逐步轉型脫離」緩不濟急。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 PiK)所長Ottmar Edenhofer則評論,各國就石化燃料之終結達成共識確有部分收穫,但為迅速減少全球石化燃料之消耗,仍須盡速透過二氧化碳訂價與對受氣候災損民眾提供經濟補償,以建立可信度。德國另應善用蕭茲總理倡議之「氣候俱樂部」(Climate Club)實現石化燃料之終結。
環團「德國氣候中和倡議」(Initiative Klimaneutrales Deutschland, IKND)執行長Carolin Friedemann指出,國際社會首次就擺脫石化燃料達成共識,係全球氣候保護政策轉折點。但氣候保護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保護人類生活基礎之手段,並可引導經濟轉型與創新。在COP28結束後,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實現「氣候俱樂部」、碳交易體系等各項機制之實際效用。
德國樂施會(Oxfam Germany)成員Jan Kowalzig則認為COP28結果存在令人擔憂之缺點與漏洞,例如:COP28肯定天然氣作為能源轉型過渡時期之解決方案,將可能使生產國與石化產業解讀為擴大天然氣生產之許可證。另一方面,溫室氣體之捕獲與貯存技術(CCS)係一昂貴且無法大規模使用之技術,但COP28也視其為減少碳排之解決方案,將可能分散各界對於發展再生能源之注意力。
環團「未來星期五」則批評,COP28雖達成「逐步轉型脫離」石化燃料之重要共識,但遠無法應付氣候變遷帶來的迫切危機,且存有諸多漏洞與模糊解釋空間,均將促使全球繼續使用石化燃料。呼籲德國須下定決心、破釜沉舟,進一步承諾未來將不再有新的石化燃料交易案,並應取消所有石化燃料補貼。(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