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通過德國40億歐元產業減排補貼計畫
歐盟執委會於近日通過德國政府規劃之40億歐元產業補貼計畫,以協助碳排密集型產業減少工業排放。該計畫主要透過「碳價差合約」(Carbon Contracts for Difference, CCfD)機制,彌補企業因改採氣候友善生產製程所衍生的額外成本。
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BMWK)部長Dr. Robert Habeck對該計畫獲歐盟核准表示欣慰,認為相關決策係對於能源密集型產業脫碳的開創性決定,「碳價差合約」機制亦將確保德國朝氣候友好型產業技術邁進,並創造就業機會與永續價值。
據德國財經專業媒體「商報」(Handelsblatt)報導,該產業補貼計畫支持範圍包含建造電力驅動的玻璃生產熔爐、運用氫動力之煉鋼爐等。BMWK表示,將俟聯邦財政部與審計部門完成審查後儘速招標,以利企業爭取補助。
「商報」另指出,德國政府規劃於首度招標中提供之40億歐元資金並不會一次性完全支付,而將運用與企業訂定氣候保護合約方式,以15年固定分期支付。第1輪標案中,每項申請案最高補助限額為10億歐元,以確保中小型企業亦能受益。
BMWK並已規劃在未來數年中發起4輪招標,總計將為產業提供超過200億歐元之脫碳補貼。但「二氧化碳捕捉與貯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因尚缺乏統一管理規範,產業若投資於相關項目將無法爭取政府補貼。
德媒產經分析顯示,德國已訂定2045年氣候中和目標,但鋼鐵、水泥、造紙、玻璃與化學品等基礎材料產業之二氧化碳減排仍具重大障礙,僅用再生能源取代石化燃料無法大幅減排。因此需藉由新技術且成本較為高昂之製程,始有機會脫碳。在一般情況下,這些生產方式倘無政府補貼,尚無法具有市場競爭力。因此,歐盟執委會認為,德國政府所提之產業補貼計畫除有助德國實現氣候及能源目標,亦與歐盟「綠色套案」(Green Deal)之戰略目標相符。
德國鋼鐵產業聯合會(WV Stahl)則呼籲政府宜儘速啟動首次招標。該組織常務董事Maria Rippel指出,可完全理解政府相關減碳補貼最初主要適用於中型企業之考量,但建議後續招標也應適度向二氧化碳減排潛力更大之企業開放,以嘉惠各種規模企業與整體經濟發展。(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