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連續升息,4月份的市場持續展現韌性,經濟數據普遍優於預期,但受到貨幣政策的遞延效果,預計全球經濟增長仍將放緩。銀行業的小型危機似乎更偏向個體問題,而非系統性危機,大型貨幣中心銀行因存款增加表現相對較好,但預期區域銀行仍將面臨壓力。雖然各國央行對於通膨仍保持強硬立場,但銀行危機也讓央行們開始調整其緊縮地程度。最終,MSCI全球(ACWI)指數上漲1.48%、Bloomberg全球綜合債券指數則小漲0.44%。
在美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通膨力量正在趨緩,3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的放緩表明我們可能會看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進一步放緩,因為CPI往往跟隨PPI走勢。受到能源價格影響,3月CPI年增下降至5%,核心CPI年增率則受到房租等非能源、食品物價漲勢頑固,而微幅走升至5.6%。經濟活動數據則顯得喜憂參半,商業調查數據強勁,甚至略有加速,但某些指標也已經開始表明經濟有些疲軟,初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呈上升趨勢,零售銷售和採購經理人指數也開始顯示出疲軟。這些數據有望讓聯準會相對於原預期地較快按下停止升息按鍵,但投資者應該理解,聯準會將會接受一段時間經濟成長低於趨勢水準直到通膨回到正常水位。
歐洲狀況與美國充滿經濟增長和聯準會升息週期結束的擔憂形成鮮明對比,整體歐元區的活動數據堅挺得多,特別是服務業的推動,歐元區4月服務業PMI躍升1.6個百分點至56.6,有助於保持歐元區本季度的增長數據。然而,這也是一把雙面刃,受到強勁服務業的數據推動,使得核心通膨率居高不下,3月歐元區核心HICP年增上升至5.7%。在這種背景下,歐洲央行得保持鷹派態度,其升息週期也可能會比美國更長,但好消息是,由於能源價格下降,帶動標題通膨大幅下降,預期最終將會使核心通膨也回落。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一系列經濟數據,包括第一季度GDP增長4.5%,超過市場普遍預期的4.0%,證實經濟復甦繼續走上正軌,但其他資料則給出稍微令人困惑的信號,兩位數的零售銷售反映強勁地消費反彈,相反地,工業生產則低於預期,這些數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封鎖期間累積訂單以及近期全球需求強勁狀況的影響,這同時也反映在中國3月份出口以美元計算年增飆升14.8%。
本月份無論成長型資產與防禦型資產皆有正報酬貢獻。成長型資產中,股票與債券端皆有正報酬,而以美國大型股的貢獻最明顯,其次為歐洲股票。延續上月的態勢,美國小型股仍舊拖累成長型資產的表現,但幅度已減輕,而債券端則以投資等級債券的正報酬貢獻較大。防禦型資產則有小幅正報酬貢獻。截至4月底,成長型資產的比重約為75.9%,較上月(約75%)上升;至於波動度方面,因4月份皆保持在監控水準之下,故基金的現金比重維持在一般正常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