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稱「五年計劃」,是中國大陸就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一部份,主要針對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佈、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為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中國大陸除了1949年-1952年底為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1963年-1965年為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外,從第一個五年規劃在1953年-1957年起,已編製出十一個「五年規劃」,而2010年底止,是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結束,2011年至2015年期間為「十二五規劃」,相關建議稿會在2010年10月中旬,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及拍板定案。
「五年計劃」的歷史進程及任務
「一五計劃」(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原蘇聯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的、由限額以上的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並發展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多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二五計劃」(1958-1962):繼續進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推進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鞏固和擴大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進一步發展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相應地發展運輸業和商業;努力培養建設人材,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在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增強國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三五計畫」(1966-1970):大力發展農業,解決人民吃穿用問題;適當加強國防建設,努力突破尖端技術;與支援農業和加強國防相適應,加強基礎工業,使國民經濟建設進一步建立在自立更生的基礎上;相應地發展運輸業、商業、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使國民經濟有重點、按比例地向前發展。在執行期間,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干擾和破壞。
「四五計劃」(1971-1975):集中力量建設大三線強大的戰略後方,改善佈局;大力發展農業,加速農業機械化的進程;加強鋼鐵、軍工、基礎工業和交通運輸的建設;建立經濟協作區和各自特點、不同水平的經濟體系,做到各自為戰,大力協同;大力發展新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初步建成獨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促進國民經濟新飛躍。
「五五計劃」(1976-1980):擬定的是1976-1985年十年遠景規劃,其重點放在1976-1980年第五個五年計劃上,在1980年建成中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到1985年進一步完善經濟體系,各個部門的主要環節基本掌握現代先進技術,在基本建成六個大區不同水平、各有特點、各自為戰、大力協同、農輕重比較協調發展的經濟體系。
「六五計劃」(1981-1985):進一步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阻礙經濟發展的各種問題,取得實現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的決定性勝利,並且為第七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創造更好的條件。
「七五計劃」(1986-1990):努力保持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基本平衡,力爭在5年或更長一些的時間內,基本上奠定有中國大陸特色的新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基礎;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成長,在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前提下大力加強重點建設、技術改造和智力開發,在物質技術和人才方面為90年代經濟和社會的繼續發展準備必要的後續能力;在發展生產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繼續改善城鄉人民生活。
「八五計劃」(1991-1995):重點放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向、任務、政策和改革開放的總體部署上。1993年針對計劃進行調整,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能源、重要原材料工業、鋼鐵、建材、石化、農業、機械電子、石化、汽車、建築的發展,強化交通運輸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
「九五計劃」(1996-2000):是一個跨世紀的發展規劃,目標確定為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包括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成長,消除貧困現象,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準。
「十五計劃」(2001-2005):包括經濟結構調整、科技及教育發展、資源節約和保護取得明顯成效、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等。
「十一五計劃」(2006-2010):規劃目標包括實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GDP不少於7.5%、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成長一倍、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縮小貧富差距、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等。不過在「節能減排」上,前4年期間仍未達到目標,2010年底能否達到,在經濟加速成長下,有一定的難度。
「十二五計劃」(2011-2015):七大新興產業成為規劃重點,包括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等。
規劃時間表:
日期 |
事件 |
內容 |
2010年10月15-18日 |
第十七屆五中全會 |
討論及確定十二五規劃內容 |
2010年10月-2011年3月 |
公開諮詢及制定詳細草案 |
徵求專家意見,與其他政府部門編定詳細內容 |
2011年3月 |
人大會議 |
提交最終草案審議 |
2011-2015年 |
實施「十二五」規劃 |
新興產業項目 |
說明 |
節能環保 |
在鋼材、建材、工業等方面,淘汰落後產能企業,並加大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的力度。 |
新一代信息技術 |
以網際網路、雲端計算為基礎的新興平台,例如物聯網、三網融合、高性能集成電路、高端軟體等。 |
生物 |
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等,鼓勵跨地區性大型藥企透過併購、重組,提升市場效率,保障民生。 |
高端裝備製造 |
包括軌道交通設備、海油工程、煤化工、電子積體電路、核電、高端機床等。 |
新能源 |
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核聚變能等的發現及應用。 |
新材料 |
包括以奈米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應用等,分列了特種功能及高性能複合材料兩項。 |
新能源汽車 |
包括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太陽能汽車等。 |
資料來源:官方網站;中國網;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