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係由歐洲數位視訊廣播技術發展組織所制定歐洲地區的數位廣播系統技術架構,而DVB相關的標準(Standards)、建議(Recommendations)和建置指引(Implementation Guideline)是由歐洲廣播聯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EBU)和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Institute;ETSI)在1993年開始制定。並區分DVB-T和DVB-H針對不同的應用做區隔。
『什麼是數位電視』?並不是買了一台液晶或電漿電視,就可以叫做數位電視,而是必須你的訊號來源是數位的,才可以叫做數位電視。因此數位電視是從『訊號來源』來看。
DVB系統傳輸方式有如下幾種:
衛星電視(DVB-S 及 DVB-S2)
有線電視(DVB-C)
無線電視(DVB-T)
手持式數位視訊廣播(DVB-H)
這些標準定義了傳輸系統的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數據以MPEG-2傳輸流的方式傳輸,並要求符合更嚴格的限制(DVB-MPEG)。
這些傳輸方式的主要區別在於使用的調變方式,因為不同它們應用的頻率頻寬的要求不同。利用高頻載波的DVB-S使用QPSK調變方式,利用低頻載波的DVB-C使用QAM-64調變方式,而利用VHF 及 UHF載波的DVB-T使用COFDM調變方式。
除音訊與視訊傳輸外,DVB也定義了帶回傳通道(DVB-RC)的數據通訊標準(DVB-DATA)。它支援幾種媒介,包括 DECT、GSM、PSTN、ISDN等。也支援一些協議,包括(DVB-IPI: Internet Protocol,DVB-NPI: network protocol independent).
DVB-S 和 DVB-C 在1994年發布。 DVB-T 在1997年發布。第一個商用的DVB-T廣播系統是由英國的Digital Terrestrial Group (DTG)在1998年建立的。
在2003年,德國柏林成為第一個停播類比電視訊號的地區。許多歐洲國家準備在2010年停播PAL/SECAM,實現全面數位電視化。
在其發源地歐洲,以及在澳大利亞、南非和印度,DVB已經或正在普及。在多數的亞洲、非洲及南美國家,有線和衛星採用了DVB標準。除南美國家尚未確定地面廣播標準(DTTV)外,其餘國家已確定採用DVB-T標準。阿根廷、韓國則採用了DVB的替代標準:ATSC標準。 在日本,除Sky PerfecTV!公司外,都採用了由電波產業會(ARIB)自行研發的日本數位電視標準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ISDB是DVB的改良型標準。Sky PerfecTV!是一家衛星供應商,利用衛星提供DVB業務。
在北美,主要使用DVB-S作為衛星傳輸的標準,有線也大規模採用DVB標準。不過地面數位電視廣播採用8VSB調變的ATSC標準。並於2009年6月起停播類比電視頻道。
在台灣,原本地面數位電視廣播是由交通部指定採用8VSB調變的ATSC標準,但是在進行一段時間的試播之後,由於效果未達預期,各家電視公司均要求改採歐洲的DVB標準,因此交通部決定從原本的指定採用美國的ATSC,改為不強制指定,直接交由電視公司自行決定要採行何種標準,由各家電視公司所組成的電視學會開會決定以DVB-T為標準,並於2004年6月1日起開播15個數位電視頻道。於2006年底開始實驗性製播1080i節目。2008年2月起台灣公共電視台於台北縣萬里轉播站開始進行HDTV的試驗播出,採用H.264作為其影像、HE-AAC作為其聲音壓縮格式;預計於2012年12月31日停止地上波類比電視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