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定期定額投資法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定期不定量投資法」,在此我們要給它一個更名實相符的名稱,那就是「被動式的定期不定量投資法」,投資人每月扣款的金額是固定的,但是因為行情波動的關係,每次買到的單位數不一樣,這是「被動式」的買進不一樣的單位數。底下我們要來探討「主動式的定期不定量投資法」,這種投資法在近幾年內在投信的大力推廣下,逐漸的被投資人所接受,然而這種投資方式的效率究竟如何,是應該被深入探討的。
相對於傳統的定期定額投資法,近年來逐漸被接受的「定期不定額」投資法,我們將它稱為「主動式」的定期不定量投資法。這種投資法的基本觀點就是,指數上漲越多買越少,指數下跌越多買越多,也就是投資人主動根據行情的高低點,來決定每次扣款的金額,指數越高扣款越少,指數越低扣款越多,目的就是要降低買進的平均成本。
底下是一個一般投信公司會較常採用的的定期不定額扣款方式,我們就以這個方法來試算這種扣款方式的投資效率。
-------------------------------------------------------------------------------
跌多買多、漲高買少, 依據市場行情不定額投資,當基金淨值低於申購時淨值加碼買進,反之則減碼買進。 漲跌幅 以原始投資金額加減碼
10% >漲幅>= 5%減碼 10%
15% >漲幅>=10%減碼 20%
20% >漲幅>=15%減碼 30%
25% >漲幅>=20%減碼 40%
漲幅>=25%減碼 50%
10% >跌幅>= 5%加碼 10%
15% >跌幅>=10% 加碼 20%
20% >跌幅>=15%加碼 30%
25% >跌幅>=20%加碼 40%
跌幅>=25% 加碼 50%
-----------------------------------------------------------------------------------
我們就根據上述這個公式來決定每次的扣款金額。這種扣款方式乍看之下非常合理,你會覺得這真是聰明的方法,有了這種投資方法還怕不賺錢嗎?我曾經在投信公司工作超過10年,也自認對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並不陌生,定期定額投資法的效率要高於平常的投資法,是無庸置疑十分肯定的事。所以最新的定期不定額的投資法,又要比定期定額投資法更來得有效率,這點我一向也深信不疑。
然而,當我用電腦程式模擬這兩種不同投資法的效率之後,我開始感到懷疑,究竟基金投資人在乎的是獲利的「絕對金額大小」,還是獲利的「報酬率」?當我們在研究這兩種不同投資法的「效率」時,究竟指的是獲利金額大小,還是報酬率的高低?如果「投資效率指的是報酬率大小」,那麼定期不定額投資法優於定期定額投資法,這個沒有疑問,因為定期不定額有較低的平均成本,必然會有較好的投資報酬率。
然而,如果這兩種投資方式的報酬率差距並不大,但獲利的絕對金額差異很大的時候,那麼究竟孰優孰劣就很難說了。以下的圖形就在說明這種現象。最近4年來,假設有兩個不同的基金投資人,1個用定期定額每月固定扣款投資1萬元,經過了4年之後,共扣款48萬元(注意圖中的金額單位為萬元),買進的單位數為7.9732 ( 每次買到的單位數為 1除以扣款日指數),到最後1天(2月9日)根據當時指數換算的總資產為62.6662萬元,報酬率為30.55%,獲利金額為14.66萬元。
另外1個用定期不定額方法每月扣款金額不固定,除了第一次扣款金額為1萬元之外,以後的每一次就根據扣款當日的指數與第一次扣款日指數相比,再根據其漲跌幅(也就是上述的公式)來決定扣款金額。結果4年下來,因為指數持續上漲的緣故,扣款金額只有27萬元,報酬率為34.84%,獲利金額為9.405萬元。
經過比較之下,不定額投資法的獲利率確實比較高,但是高得有限,兩個報酬率的差距只有4.29%。然而獲利的絕對值卻相差5.255萬元,這個數字佔21萬元(兩種投資法總成本的差異數48萬-27萬)的25.02%。
總而言之,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正因為我們不曉得未來的指數將如何變動,所以才會採取定期投資法。然而,「如果我們碰到的是個穩定上漲的多頭市場,過早地主動降低每次的投入金額,雖然從報酬率來看是有改善,其實改善的並不多;但是從總體的獲利金額來看,卻反而少賺了很多。」這樣的投資迷失,恐怕是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