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V 這三個字是On Balance Volume的英文縮寫,中文稱為「能量潮」,這個指標是由葛蘭碧所發明。
如表1所示,為一OBV的計算範例。假如今日收盤價高於昨日,則將當日的成交量(成交張數)與累積值相加;如果今日收盤價低於昨日收盤價,則將當日成交量與累積值相減。而累積值的起始值可以為任意正數,亦即OBV值可由任意一天開始計算。
例如第1天收盤價為51,較昨日上漲,所以當日成交量1,000張,與累積值( 0 + 1000 )相加得到1,000;第2天股價再漲,將當日成交量2,000張與累積值相加(1000 + 2000 )得到3,000.....;第4天股價跌了1元成為53元,將當日成交值1,200張與累積值相減(4,500-1200 )得到3,300;.....以此類推。如此一來可以得到一連串的每日成交張數累積值,而這一所數列就是OBV值,將之畫在K線圖上就是OBV線。
圖1所示,即為加權指數的OBV曲線圖,該圖形走勢與加權指數在07年11月之前幾乎亦步亦趨,我們實在很難利用該曲線研判行情的可能變化。OBV曲線本身的計算公式的最初構想,很可能是這樣的:股價如果上漲,則當日的成交量全部都當成買盤,所以繼續跟累積值相加,股價若跌,則當日的成交量全部當成是賣盤,由累積值當中扣除。因此OBV值實際上應該是「淨需求的累積值」。
然而此一計算法是否完全正確,恐怕不無商榷的餘地。我們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果今天開盤即大漲300點,此後即一路下滑,收盤時只上漲了兩點,又收在最低點,此時如果把今天的成交值全當成是買盤累加上去,恐怕很不合理,因為今天應該全算是賣盤才對。圖1中07年11月以後的OBV指標呈現橫盤走勢,但股價指數已經大跌,顯然OBV線無法解釋此問題,因而經過修正的OBV線遂應運而生。相對於修正過的OBV線,因而原先的簡單OBV線,遂被稱為「傳統OBV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