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力部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表示,星國透過招商引資擴大經濟規模,以惠及人民
一、 新加坡人力部(MOM)部長兼貿工部(MTI)第二部長陳詩龍本(2025)年4月22日出席新加坡歐洲商會(EuroCham)常年大會時表示,星國透過招商引資擴大經濟規模,使人民受惠。新加坡外資企業約占整體企業20%,僱用近三分之一就業居民。所有外資企業帶來的就業機會,多數為高薪職位,月收入逾1萬2,500星幣(9,500美元)的受聘居民,每10名即有6名由外資企業聘僱。更重要的是,外資企業為新加坡中小企業帶來商機,星國多數居民受聘於相關中小企業。
二、 面對日益動盪的國際局勢,新加坡政府堅定致力於維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持續作為外資企業可靠的合作夥伴。然而,過去數週以來,美國及中國之間的關稅紛爭,似無結束跡象,美國政府的下一步行動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可能使全球及新加坡經濟成長趨緩。
三、 為緩解企業及員工擔憂,新加坡政府與勞資政夥伴共同成立「新加坡經濟韌性小組」(Singapore Economic Resilience Taskforce,簡稱SERT),以密切關注局勢發展,且準備好隨時在必要時加強支援措施。
四、 陳詩龍部長表示,為抵抗全球逆風情勢,新加坡須在全球貿易維持關鍵樞紐地位,並持續成為值得信賴的商業樞紐。除了尋求擴大「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星國與歐盟在數位與綠色經濟領域,亦存有許多合作機會。2024年「歐盟-新加坡數位貿易協定」(EUSDTA)完成談判,係歐盟與東協國家之間簽訂的第一個雙邊數位經濟協定,將為強化兩區域之間的數位互聯互通鋪路。
五、 此外,新加坡及歐盟均爭取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因此,雙方須展開密切的國際合作,包括在綠色金融、制定標準、技術與創新等方面合作。
六、 新加坡擁有逾1萬4,000家歐洲企業,許多歐洲公司在星設立區域總部、物流及分銷中心。歐盟是新加坡第2大服務貿易夥伴及第4大貨品貿易夥伴,新加坡則是歐盟在東協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