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4-16 06:15:58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基本金屬期貨4月15日多數下跌,因美國的關稅政策對市場構成壓力。期銅下跌0.9%至每噸9,137美元,期鋁下跌0.3%至每噸2,372美元,期鉛下跌0.5%至每噸1,902美元,期鋅下跌0.9%至每噸2,614美元,期錫下跌0.9%至每噸31,055美元,期鎳上漲1.1%至每噸15,535美元。
路透社報導,花旗銀行週二報告預測,未來三個月銅價將以較緩慢的速度下跌,原因是美國總統川普在過去一週放寬了部分關稅、中國逢低買入,以及美國囤積行為導致廢銅供應持續緊張等。該行將其三個月銅價預測上調至每噸8,800美元。在4月7日川普宣布徵收新關稅後,該行曾將預測下調至每噸8,000美元。報告預估第二季度的平均銅價將達每噸9,000美元。
花旗仍對未來三到六個月內的銅價表現持看空態度,因為美國徵收關稅導致實體銅需求與製造業活動放緩,尤其是對中國這個製造業重鎮徵收145%的高額關稅。該行稱將持續觀望,直到川普總統撤銷關稅、全面重新分配關稅收入,或是聯準會或中國推出政策支撐措施為止。該行也將第二季度的鋁價預測由每噸2,200美元上調至2,300美元,預計平均價格為每噸2,400美元。
印度財經新聞網站《The Hindu Business Line》報導,銅的需求可能因美國與中國之間持續的貿易戰以及中國房地產部門的困境而受到抑制。惠譽旗下BMI Research將2025年平均年度銅價預測從每公噸10,000美元下調至9,500美元,稱未來幾個月的前景偏向看空,因為中國房地產部門持續低迷,貿易不確定性仍存,而美中貿易戰加劇,威脅需求並限制任何潛在的價格反彈。
BMI報告表示,如果各國成功與美國達成協議,進一步減少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應該能緩解對全球成長的下行壓力,進而為銅價提供底部支撐。即便如此,需求前景仍面臨挑戰,因中國GDP成長預計在2025年放緩至4%;但北京若以大規模刺激措施支撐經濟,可能能抵消部分損失。報告預測下半年當美國聯準會開始降息時,銅價將獲得支撐。
荷蘭國際集團(ING)旗下經濟與金融分析部門ING Think報告表示:「市場仍存在大量不確定性,因為美國針對主要金屬消費國——中國——的關稅已被提高至125%。一場長期的貿易戰將削弱消費者信心,降低風險偏好,並壓抑對原材料的需求。」不過,報告也稱,長期貿易戰的前景也提高了市場對北京推出更激進刺激措施的期待,這可能限制銅與其他工業金屬的下跌空間。
中國海關4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3月,進口銅礦砂及其精礦年增3%至239萬噸,1-3月進口量年增1.8%至710.8萬噸,相比2024全年進口量年增2.1%至2,811萬噸,連續第4年創下歷史新高。中國是最大的銅消費國,銅礦進口量佔全球貿易量的60%以上。
2025年3月,中國進口未鍛軋銅及銅材年減1.5%至46.7萬噸,1-3月進口量年減5.2%至130萬噸,相比2024全年進口量年增3.4%至568.4萬噸。中國銅進口量歷史高點為2020年的668萬噸。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報告表示,2024-2026年,銅市預估將分別供給短缺32萬噸、29萬噸與74萬噸。報告預估,2024年全球銅產量將年增0.5%至2,654萬噸,消費量年增3.1%至2,686萬噸。2025年全球銅產量將年增4.2%至2,765萬噸,消費量年增4.0%至2,794萬噸。2026年全球銅產量將年增2.4%至2,832萬噸,消費量年增4.0%至2,906萬噸。
3月份,中國出口未鍛軋鋁及鋁材年減1.2%至50.6萬噸,1-3月出口量年減7.6%至136.5萬噸,相比2024全年出口量年增17.4%至666.5萬噸。美國已經宣布從3月12日開始對所有鋼鐵和鋁進口產品徵收25%的關稅,川普並暗示也將對銅進口徵收25%關稅。
1-3月份,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年減7.8%至2.85億噸,相比2024全年進口量年增4.9%至12.365億噸,連續第二年創下歷史新高。分析師指出,鐵礦砂進口增長的一個原因可能是鋼廠更傾向於採用低品位的廉價鐵礦砂以控制成本,但比起高品位的鐵礦砂,同樣生產一噸鋼需要用到更多的低品位鐵礦砂。
澳洲工業部報告預估,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可能開始下滑,因預期鋼鐵產量下滑的影響,近年來中國人口下降和城市人口成長放緩也導致新建住宅和基礎設施相關建設的需求出現結構性下降。至2029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預估降至10.5億噸,2024-2029年期間預估將複合年均減少1.7%。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