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航太產業成長強勁,須擴大投資於人才培育
由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政府(Regione Emilia-Romagna)資助,於2025年6月6日假波隆那科技中心(Tecnopolo di Bologna)舉辦「艾米利亞-羅馬涅納經濟展望:航太製造業的發展契機」(Leconomia dellEmilia-Romagna guarda in alto: la manifattura aerospaziale come opportunità di sviluppo)會議中指出,義大利航太產業,即所謂的「太空經濟」,近年來強勁成長,年營業額約為135億歐元,擁有逾五萬名直接就業人員,全球排名第七,歐洲位居第四;已成為義大利最具活力與戰略性的產業之一。
根據義大利政經與社會研究機構(Eurispes)最新數據,義國太空投資占GDP比重全球排名第六,歐洲排名第三,為全球九個擁有國家太空總署的國家之一,每年預算超過十億美元。2023年義大利太空領域的出口額達75億歐元,較2022年成長14%,2024年前八個月出口則已達43億歐元。義大利同時也是少數擁有從太空進入、製造、消費者服務到學術及研究機構等一個完整產業供應鏈的國家。
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政府將太空經濟列為智慧專業化策略中的重點發展領域,該地區約有150家航太廠商、雇用4,500名員工,產值占地區GDP的1%,並擁有完整的產業生態,包括11家顧問公司、9家研究中心、4所大學、2家實驗室及2間培訓機構。此一產業整合該地區現有的航空電子、先進製造、模擬及建模等堅實產業,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擴增實境、衛星系統等新興產業,並延伸至商業太空飛行等全新領域。該產業源自於穩固的既有產業鏈整合,如航空電子、地面基礎設施與服務、製造及先進材料、模擬與建模,並涵蓋具潛力的新興領域,如大數據、人工智慧、擴增實境、衛星系統、太空載具及推進技術;商業太空飛行等新領域亦逐步崛起。
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政府副首長Vincenzo Colla強調,航太產業的商業價值及未來就業成長潛力,已超越狹義軍事經濟的重要戰略意義。大區政府積極與義大利空軍或美國NASA等國內外機構合作,成立區域性航太論壇並推動相關招標,現亦須加強跨區域聯盟以掌握歐洲投資動態,並強調人才培育對產業發展的關鍵性。
執行本次會議之地區產業經理人聯合會(Federmanager Bologna-Ferrara-Ravenna)亦指出產業人才與技能發展的重要性,提出技術轉型、世代交替及經理人創新轉職等多項建議,認為該區域生產結構的高度彈性與擁有的技術能力正是最適合發展航太產業之環境優勢。Federmanager亦成立「太空經濟與人工智慧委員會」(Commissione Space Economy e IA),以支援該大區戰略性產業的發展。理事長Valter Quercioli 表示,應依政府指引優先處理太空經濟與國防安全議題,並強調管理者在推動創新轉化為實質價值上的重要性,須整合研究、企業與治理以強化整體產業供應鏈。
義大利太空總署技術與科學委員會成員、波隆那大學太空產業校際研究中心主任 Paolo Tortora表示,大學與企業的合作對航太產業發展至關重要,須將研發活動與產品的工業化及商業化進行垂直整合,並以波隆那大學與當地企業的合作為例,指出水星基金會的設立有助推廣此合作模式。
義大利最大的運算中心之一,CINECA高效能運算專案負責人Eric Pascolo表示,CINECA提供超級運算與技術支援,與航太等公私研機構合作,並與國內外計畫接軌。而波隆那科技中心則為此生態系核心,其創新與運算能力成為強化產業競爭力的工具。(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