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稀土作為貿易戰武器,提高全球供應鏈警訊
中國憑藉其在稀土金屬與高性能稀土磁鐵加工領域的壟斷地位,再度將此優勢轉化為貿易談判籌碼,決定限制稀土及磁鐵出口,對美國製造、電子與國防產業構成實質威脅。新上路的出口許可制度,已使多筆中國稀土出貨暫停,成為對美方加徵關稅的正式回應,也彰顯中國意圖運用其供應鏈控制權,衝擊西方高科技製造體系。
汽車、武器系統等行業高度依賴稀土磁鐵,而美國儲備有限,供應中斷勢將造成生產延宕。稀土磁鐵除應用於電動車轉向系統,亦涉及噴射引擎、雷射、機器人與晶片製造,是現代製造不可或缺的關鍵零件。
中國的新規亦限制與部分美國企業,特別是國防相關產業的合作。中國對全球關鍵礦物加工鏈的控制,短期內難以動搖,儘管西方意識到依賴風險,實質作為依舊有限。
除了供應掌控,中國進一步可操縱價格,令潛在競爭者難以商業化運作。近來關鍵礦物價格暴跌,打擊澳洲盼提升出口的期望。澳洲 Lynas Rare Earths 為例外業者,十多年前獲日本資金挹注,挺過中國市場壟斷危機,目前於馬來西亞擴建產線,分離澳洲礦場生產的鏑與鋱,再送往日本製成磁鐵,成為少數能繞開中國供應鏈的方案之一。
儘管美國國防部三年前資助 Lynas 在德州興建煉廠,因廢水處理審批延宕,至今尚未動工,突顯中國以外地區開發稀土產能的漫長流程。稀土價值有限,體積小,卻對化學技術要求極高,開發極具挑戰。
美國總統三月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加速關鍵礦物本土生產,為美澳礦企帶來希望。但從力拓(Rio Tinto)、必和必拓(BHP)在亞利桑那州銅礦開發,到 American Rare Earths 在懷俄明州與亞利桑那州的計畫,無不面臨行政與技術挑戰。
即便澳洲政府為西澳 Iluka 與北領地 Arafura 等關鍵礦企提供補貼,長遠收益仍不明朗。2027年將上路的加工生產稅收抵免計畫雖獲西澳肯定,但能否促進本地加工製造,仍待觀察。(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