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3-31 11:35:46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當共享經濟成為日常,共享汽車市場的競爭,也從過去單一業者領跑,轉變為多方割據、策略各異的競爭局面。2024年起,台灣共享汽車市場出現明顯板塊挪移,以和泰車(2207)旗下和運租車經營的和雲行動服務iRent逐步調整投放量為轉折點,裕隆(2201)與裕融(9941)集團的格上Go Smart,以及中租-KY(5871)旗下新興品牌URiDE,相繼補位、擴張,市場邁入新一輪競爭階段。
高峰時期投放輛曾達12,000輛汽車的iRent,是台灣共享汽車的開拓者與最大品牌。然而近期營運車輛已縮減至約7,000至8,000輛,不僅顯示營運策略的調整,也反映市場從「搶地盤」進入「精營運」的轉型期。此外,iRent也考慮縮減部分區域的機車投放量,優化資源配置與營運效率。
另一方面,由於共享汽車的高資本營運型態,其車輛出險風險高、投保數量大,相應的保費成本亦是經營考量之一。和雲iRent縮減車隊營運規模,也連帶影響了和泰產險的保費收入結構。
由格上租車營運的Go Smart,在iRent讓出部分市場空間後,加速填補缺口。2024年投放車輛與站點數較前一年成長約35%,全年累計超過40萬趟次,總行駛里程接近4,000萬公里,服務覆蓋全台19個縣市、車隊規模接近3,000輛,站點數已達約1,500個。
Go Smart近期亦導入Volvo XC40 Recharge純電車款,首度進軍高端純電共享市場。隨著政策對低碳運輸的鼓勵,以及消費者對電動車接受度提升,Go Smart有望在「綠色共享」領域占得先機。
隸屬於中租控股集團的URiDE,則是在2024年Q1正式上線,以「小而精」切入六都與週邊人口稠密區域。雖目前車輛投放數量約1,000輛、站點約550處,遠小於iRent與Go Smart,但2025年以來營運趟次已較去年同期成長110%,反映出高密度營運策略與彈性部署已獲市場回應。
URiDE主打便捷、科技感與平台整合,加上中租集團在租賃與金融領域的整合能力,形成差異化競爭路線,為共享汽車市場注入新變數。
根據公開預測,全球共享移動服務市場在2023至2030年期間預計將以約14.8%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台灣也受到相同趨勢牽引。然而,市場規模成長背後,也伴隨經營成本上升、保險理賠風險提高,以及用戶體驗與城市停車空間等挑戰。
共享汽車在台灣已從補充式出行選項,轉變為都會區「擁車不如用車」的新選擇,特別對年輕族群、商務短期需求、以及交通樞紐周邊形成固定使用場景。但隨著市場進入中場階段,營運模式也將從「鋪車搶點」走向「用戶經營」、「服務差異化」與「數據導向的調度策略」。
從市場領先者iRent的策略調整,象徵共享汽車從第一波鋪量與普及階段,逐步進入經營品質與場景優化的階段。Go Smart與URiDE的成長不僅是市場空間釋放的結果,也突顯業者策略思維的分化與進化。
在使用者習慣養成與政策逐步轉向低碳交通的情勢下,台灣共享汽車仍有成長空間。但這將不再是單純「多一輛車、多一站點」的比賽,而是「誰能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提供合適的服務」的競技場。下一輪的領先者,將是能夠理解使用者行為與成本結構之間精妙平衡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