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總統提高進口汽車關稅,衝擊全球10大車廠製造成本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5)年3月27日報導,美國川普總統宣布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加上已對中國鋼鐵、鋁實施25%額外關稅等措施,將對全球汽車產業造成重大衝擊。野村證券研究分析師Onind Das表示,僅以整車進口課稅進行估算,日本、美國、歐洲、韓國等主要10大汽車製造商,每年驟增約510億美元(約7.6兆日圓)的關稅成本負擔,倘加上零組件部分的課稅,則負擔成本更加顯著及沉重。
由於汽車係日本對美國出口主要商品,2024年出口額達6兆261億日圓,占輸美總額的28.3%。瑞穗銀行公布資料顯示,2023年美國進口汽車中,日本占比18%,僅次於墨西哥的33%。在美國提高汽車進口關稅後,就國家而言,墨西哥、加拿大需負擔關稅約280億美元(約4.2兆日圓),占比最高。就車廠而言,馬自達、通用汽車從墨西哥進口比例較高,可能面臨營業虧損窘境,通用汽車的負擔最重,高達133億美元(約2兆日圓),TOYOTA汽車的營利也會削減三成。
目前部分車廠採取因應措施如下:
韓國現代汽車集團響應川普總統所提「在美國建廠即可免繳關稅」口號,於日前宣布在美國進行為期四年、金額高達210億美元投資計畫,項目包括建設鋼鐵廠、在美汽車產量提高七成。惟韓國汽車廠仍被納入關稅徵收標的,未能倖免關稅衝擊。
通用汽車等美國3大車廠,已將部分車款生產線從墨西哥轉移回美國。
日本車廠在短期內除採取增加庫存等因應措施外,TOYOTA、本田已決定在美國合作生產混合動力汽車(HV)電池,以降低生產成本,至於長期勢必仍將評估大規模轉移生產基地的可能性。
對此,三菱綜合研究所指出,目前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仍高度依賴進口,其中美國車廠的當地生產比例為八成,歐洲為七成,日本為六成,韓國僅四成。儘管日韓車廠積極增加美國生產比率,惟礙於部分主力車款仍以本國為主要生產基地,多數零組件並需仰賴國外進口,在短期內轉移生產線至美國的難度頗高。
對汽車產業及市場的影響:
預計各國將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不僅導致國際貿易出現混亂局面,汽車大廠亦將被迫重新評估及調整全球製造及營運政策。
正值全球汽車產業進行電動化及數位化的轉型期,關稅導致成本增加的不利因素,將加重美日汽車大廠的成本負擔及削弱投資能力。
美國調查公司考克斯汽車(Cox Automotive)於3月26日表示,倘供應鏈無法吸收平均每輛車約增加2,000至5,000美元(30萬至50萬日圓)關稅成本,則美國新車售價可能上漲兩成,2025年預估新車銷量為1,560萬輛,衰退4%。反之,二手車市場交易熱絡,2月銷量較1月增加16%,較上年同期成長6%。
川普總統提高關稅除可能削弱北美汽車製造業發展前景外,恐進一步引發經濟大幅衰退。(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