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歐盟應採用務實的路徑實現脫碳目標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對因應產業轉型、市場競爭及提升歐洲產業競爭力對策之看法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 (ACEA) 理事長兼德國賓士汽車執行長Ola Källenius於2025年1月中旬,發表致歐盟執委會、歐洲議會及歐盟各成員國公開信,闡述對確保歐盟未來競爭力及推動脫碳的三個關鍵優先事項看法。
首先,歐盟應採用務實的路徑實現汽車產業的脫碳目標,並採行市場驅動的方法而非懲罰。歐盟「綠色新政」政策應接受現實檢驗並調整,使其減少僵化並能更具彈性,將汽車產業的脫碳策略轉化為綠色的商業模式,進而創造經濟成長和競爭力;由客戶和市場條件決定轉型的速度,除提供購買及使用電動車的激勵措施外,並修正現有的監理框架,包括推動發展再生能源、興建更多充電基礎設施,以實現有效的碳定價,同時修正對未符合最新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車商重罰規定,否則該項罰款將排擠產業用於研發及其他投資的必要資金。另外,加強更多跨部門合作而共同進步,拓展並整合歐盟的基礎設施,透過智慧電網擴展可負擔且豐沛的綠色電力網絡,同時確保關鍵原物料獲得安全及永續供應。
其次,應建立一強化產業競爭力的監管框架。除修正綠色政綱,尚須配合整體產業策略,強化產業競爭優勢。前歐洲央行總裁Mario Draghi撰擬的歐洲競爭力報告已提供完整的路線圖,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其建議轉化為政策及改革。ACEA敦促歐盟領導人協調一致行動,採取必要措施來改善歐洲單一市場,創造一個更加簡化且可預測的監管環境。研議提升競爭力的汽車產業政策,包括刺激研發創新並能商業化,吸引來自全球各地人才推動成長,提供可取得且可負擔的能源,並確保敏捷具靈活性的產業價值鏈,包括汽車零件、電池開發和製造、軟體開發和半導體。
第三,創造互利的貿易關係。過去歐盟企業受益於市場開放及自由貿易環境,此一發展方式一旦逆轉,歐盟將損失慘重。面對極為嚴峻的國際貿易情勢,歐盟展現領導力至關重要,歐盟一方面須保護國內市場及自身利益,但經驗也顯示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措施未必是最好的解決方案。ACEA肯定中國與歐盟解決在中國電動車反補貼案的努力,盼能盡快達成協議;歐盟與美國具相互依存關係,歐盟車商已大幅投資美國,盼雙方政府合作制定有利於美國汽車產業成長發展的政策,避免潛在的貿易衝突;另為確保獲得關鍵資源,歐盟應與澳洲等資源豐富的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以利汽車產業成長及未來成功。(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