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2025年至2027年間將注資6,000萬星幣(4,500萬美元)強化航空業發展與創新
一、 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MTI)部長顏金勇本(2025)年2月26日出席「第17屆全球航空技術大會」時表示,訊息應用軟體的興起,以及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推動全球航空市場對更強大網路及寬頻連接的需求,尤其5G網路普及使衛星通訊需求增加,將彌補地表網路無法全面覆蓋的缺口。
二、 因此,星國將在2025年至2027年間進一步注資6,000萬星幣(4,500萬美元)強化航空業的發展與創新,包括:加速衛星技術的創新進程、促進研究機構與大專院校的技能提升,以及推動航空科研技術商業化等。預計相關項目需4至5年完成。
三、 依據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4月估計,全球航空業經濟規模將從2023年的6,300億美元激增至2035年的1兆8,000萬美元。
四、 為推動航空領域的生態系統發展,新加坡前於2022年宣布,撥款1億5,000萬星幣(1億1,000萬美元)予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轄下「航空科技與產業發展辦公室」(Office for Spa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簡稱OSTIn)及國立研究基金會(NRF)推動的「航空技術發展項目」(Spa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me)。該資金已於2021年至2025年期間用於執行相關項目。
五、 在「航空技術發展項目」支持下,新加坡業者迄今已提交14項與太空相關的技術專利。部分項目已取得星國政府補助,包括研發航空機器人手臂及精準農業技術。航空技術是現代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該技術可協助通訊、地球觀測、航空、海事及永續等領域發展。
六、 目前,新加坡航空業價值鏈中約有70家企業,全球10大衛星技術服務供應商,多數已在星國設立區域總部。該領域聘有約2,000名從事工程、研究及商業等方面的專業人士。
七、 此外,「航空科技與產業發展辦公室」發布「新加坡航空領域下階段發展策略」,擬從3方面推動新興航空產業及研究生態系統的發展,包括:(1)注資星國航空業發展航空項目;(2)建立國際合作夥伴關係;(3)在重點領域發展航空項目。
八、 為推動航空領域發展,上述辦公室亦進行下列項目:
(一) 與「歐洲航空局」簽署意向書,強化新加坡航空生態系統與全球合作夥伴間合作;
(二) 與「印度航空促進及授權中心」討論拓展航空技術及產業發展合作;
(三) 推出「地球觀測計畫」,利用遙控感應衛星技術,解決亞太地區面對的永續及人道主義問題,例如:食品與水質、災害與疾病監測及森林與土地管理等挑戰。參與該計畫包括世界銀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廳及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等機構。
九、 另一方面,新加坡土地管理局(SLA)宣布將分別與「航空科技與產業發展辦公室」及「新加坡國立大學遙感與影像處理中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探討利用航空技術及數據制定解決方案,因應氣候變遷等相關挑戰。(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