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3-10 10:59:40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Food Business News》3月7日報導,美國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關稅措施,可能令超過210億美元的美國玉米與黃豆出口面臨更大不確定性。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24年美國玉米出口市場中,墨西哥佔比最高(56億美元),加拿大排名第五(4.49億美元),中國則為第八(3.28億美元)。黃豆方面,中國為最大買家(128億美元),墨西哥排名第三(23億美元)。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回應美國關稅指出,2025年3月3日,美國政府宣佈以芬太尼為由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進一步加徵10%關稅。美方單邊加徵關稅的做法損害多邊貿易體制,破壞中美兩國經貿合作基礎。經國務院批准,自2025年3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一、對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徵15%關稅。二、對高粱、黃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製品加徵10%關稅。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全球貿易與投資主管麥卡杜(Michael McAdoo)表示,對農產品而言,一旦市場受阻,其他供應商就會填補空缺,美國農業的競爭力將被進一步侵蝕。麥卡杜指出,在2018年川普政府首次貿易戰中,美國農產品市場份額流失嚴重,而這次影響可能更加長遠。
中國近年來已逐步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根據貿易數據監測機構(Trade Data Monitor),2017年美國是中國最大農產品供應國(280億美元),略高於巴西(250億美元)。但2018年之後,巴西超越美國成為中國最大農產品供應國,並逐年擴大優勢。2023年,巴西對中國農產品出口額已超過500億美元,而美國僅約300億美元。
美國對兩個鄰國的關稅措施則是再度推遲。美國農業聯合會(AFBF)主席齊皮·杜瓦爾(Zippy Duvall)對川普總統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推遲至2025年4月2日的決定發表聲明表示,農業聯合會感謝川普總統,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關稅再推遲一個月。這一暫緩決定,將確保美國農民和牧場主能夠繼續向兩國出口農產品,而無需擔心報復性關稅。
杜瓦爾表示,確保美國家庭的食品安全並為貿易提供公平競爭環境是值得努力的目標,但不幸的是,農民和農村社區往往是關稅報復的最大受害者。目前,超過20%的美國農業收入來自出口,其中墨西哥和加拿大是美國農產品的最大貿易夥伴。此外,美國約85%的鉀肥進口來自加拿大,而鉀肥是玉米和黃豆種植的關鍵農資。
杜瓦爾指出,農業聯合會一直在與白宮、美國農業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積極接觸,強調關稅對農民和牧場主的影響,美國農業已經連續三年在幾乎所有主要農作物上虧損。杜瓦爾強調,我們鼓勵政府繼續努力,以長期解決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貿易爭端,確保農民能夠獲得所需的資源,並為美國民眾持續供應豐富的食品。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