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3-28 05:23:23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展望美國非投資級債券市場,安盛投資管理美國固定收益投資專家Jack Stephenson(附圖)昨(27)日表示,過去一年以來,市場對聯準會的降息預期反覆變化,但這種利率變化莫測的環境,反而為利率敏感度較低的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增添投資契機;基於利差水準合理、違約率偏低以及需求強勁,安盛認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在面對市場波動時,正迎來最佳布局點。
安盛昨日舉行「美國黃金時代 重Bond展開」記者會,展望美國經濟前景,安盛投資管理美國固定收益投資專家Jack Stephenson指出,目前美國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受到川普貿易戰和關稅政策影響,美國經濟成長率預估將由去年的2.8%、放緩至今年的2.1%,且明年經濟成長率可能進一步放緩至1.5%,同時川普的關稅政策也為通膨帶來上升壓力,預估今年美國通膨率維持在3%、明年升至3.2%,均高於聯準會目標,因此,雖然目前市場預期聯準會今年將降息三次,但安盛認為今年要降息難度大,要等明年美國經濟成長顯著放緩、低於長期平均值的情況下,聯準會才有空間降息,預期聯準會將在今年剩下的時間內維持利率不變,而明年會有四次降息機會,讓政策利率降到3.5%。
展望美國非投等債市場,Jack Stephenson指出,過去一年以來,市場對聯準會的降息預期反覆變化,固定收益市場就像被聯準會這個拳擊手打了好幾拳,不過,在這種利率變化莫測的環境下,非投資等級債因利率敏感度較低,反而能夠為投資者增添其投資組合的韌性。而從風險報酬特性來看,美國非投等債兼具了股票和高品質債券的風險報酬特性;觀察過去20年美國非投等債的報酬率,其實和美國中小型股、尤其是羅素2000指數的報酬率差不多,且美國非投等債的波動性僅有中小型股波動性的一半。
另外,過去30年來,美國非投等債也發生了"質"的變化,金融海嘯後,因主管機關對銀行的監管趨嚴影響了銀行放款意願,帶動更多優質企業轉向以非投等債作為籌資管道,相對非投資級債券中評等最高的BB級債券,現在於市場的占比超過一半,而CCC級僅占12%,顯示整體市場品質大幅改善;過去市場常把非投等債和垃圾債券畫上等號,但現在有很多各產業的龍頭企業都樂意進入非投等債市場發債,甚至以此做為主要籌資管道,使整體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分散,並吸引更多投資人湧入這個市場。
他進一步說明,近期金融市場出現明顯波動,美國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尤其是受到貿易關稅及政策不明朗的影響,企業與消費者的信心都因此下降。市場普遍調降美國經濟成長預測,並認為美國聯準會今年底前可能將降息三次。這種氛圍反映在美國股市上,截至今年3月20日,標普500指數(S&P 500)年初以來下跌3.4%,羅素2000指數(Russell 2000)更下跌達7.0%。相較之下,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表現明顯穩定許多,今年來總報酬率仍有1.6%。
儘管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與股市在中長期存在較高的連動性,但兩者的表現仍存在差異。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不需要像股市一樣,依靠經濟保持過去數年強勁的成長速度來維持當前的估值水準。對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而言,經濟成長維持在較低但正向的區間,其實有利於企業在穩定的環境下,持續經營與創造營收。這種情況甚至比經濟過熱(對較高品質但對利率較敏感的債券不利)或經濟衰退(企業財務狀況惡化、違約率上升)更加適合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
Jack Stephenson並表示,今年3月美國聯準會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已將今年GDP成長預測下調0.4%至1.7%,但長期預測仍維持在約1.8%。這樣的GDP成長率(介於0-2%)對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來說仍屬有利,這也是為什麼近期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的波動性明顯低於股市。
從估值面來看,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利差在今年1月時曾一度收窄到259個基點,但至3月20日已回升到317個基點。雖然利差從極低水準略為擴大,但也僅回到去年9月的水準。安盛原先就預期,鑑於先前利差已壓縮至相對緊的水準,今年利差將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壓力,但整體而言,非投等債市場的基本面與技術性因素仍然強勁,原因包含市場流動性改善、債券存續期歷史新低、信用品質提升、以及有擔保債券比例增加等。
Jack Stephenson進一步指出,安盛也同意近期市場上部分報告的看法,即利差在短期內可能會略為擴大,主要來自不確定性增加與美國國債市場持續波動。然而,市場上仍有大量現金等待投入,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投資人也都在等待更佳的投資時機,因此,安盛認為利差在任何短期拉回後,仍會受到有力的支撐。
更重要的是,目前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的違約率仍低於長期平均水準。截至今年2月,不含不良資產置換的12個月違約率僅0.3%,含不良資產置換則為1.3%,明顯低於過去25年3.4%的長期平均。除已預期今年稍晚可能發生的法國Altice(SFRFP)不良資產置換外,市場上暫無其他明顯的大型違約風險。即使將SFRFP的事件計入,違約率仍可能維持在1%-3%,仍低於或符合長期平均水準。
從通膨角度觀察,由於移民人數減少造成勞動市場持續緊俏,加上關稅政策可能導致供應鏈受阻、美國國內物價壓力增加,因此通膨預期逐漸上升。但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由於發債企業的高度國內導向,即其營收約85%-90%的營收來自美國本土,因此受貿易戰與關稅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反觀投資級債券則有較高比例的跨國企業,因此更易受全球貿易摩擦影響。不過,仍需注意貿易戰的間接影響,如供應鏈受阻與消費者信心下降,最可能受波及的行業包括汽車、零售與消費品。
Jack Stephenson並表示,儘管目前市場前景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依然展現相對強大的抗跌力道。基於利差水準合理、違約率偏低以及需求強勁,安盛認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在面對市場波動的同時,仍是投資人穩定且有利的投資選擇。
Jack Stephenson也指出,預期聯準會將在今年剩下的時間內維持利率不變,這意味著債券殖利率將維持在現有的水平附近區間波動,收益仍將是報酬的主要來源。值得注意的是,債券發行的再融資條件已大幅改善。目前美國非投資級債券市場平均殖利率為7.2%,平均票息為6.4%,兩者差距僅約80個基點,相較於過去幾年超過300個基點的差距已大幅縮小。這將鼓勵企業得以繼續進行再融資。今年至今,約75%的400億美元新發行非投資級債券已用於再融資,比例與去年相似。這使得今年到期的非投資級債券僅剩300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到期的非投資級債券中,60%為最高評級的BB級。
他並指出,儘管相較歷史水準來看目前利差較為緊縮,但安盛認為這種定價是合理的,因為美國非投資級債券的違約率持續下降,1月份的違約率僅為0.3%(不含不良債務交換),而包含不良債務交換的違約率為1.4%。此外,由於非投資級債券市場的結構性變化,如信用品質提升、擔保債券比例增加、流動性改善,以及目前非投資級債券市場處於歷史上較短存續期水平,若將今日的利差水平與過去15-20年相比或許本質上就不合適。而除了這些結構性變化外,非投資級債券市場的基本面保持極為穩健,資產負債表狀況普遍良好,槓桿比率保持低位,債務到期日延長,利息保障倍數仍高於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平均水平。
Jack Stephenson總結,雖然今年市場可能再次出現波動,但安盛相信美國非投資級債券的收益,能夠補償投資人所承擔的短期風險。換言之,非投資級債券投資者正在獲得「等待」的報酬,直到市場前景更加明朗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