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工業總會示警:保護主義升溫恐造成義大利GDP損失0.6%
義大利工業總會(Confindustria)研究中心近日公布春季報告,預估2025至2026年全球GDP年成長率將維持於2.7%,與疫情前平均水準相近(2012-2019每年平均成長2.8%);主要反映美國經濟受關稅政策放緩、新興國家成長趨於穩定,以及歐元區經濟雖略改善但仍處低谷等因素。
2024年全球貨品貿易溫和成長(1.8%),但2025年貿易成長率因全球貿易不確定性而自2.8%下修至2.0%,預期2026年回升至2.5%,但成長速度仍低於GDP。而全球貿易重組仍持續進行。2023至2024年美中貿易較兩年前減少14%,歐忠貿易亦減少7%,歐美貿易則增加。中國與他國貿易亦呈現減少,美國對外貿義則顯著增加。中國吸引外資已連續兩年萎縮(-29%),美國則穩居領先地位,歐洲的吸引力則持續減弱。
預估歐元區2025年GDP成長率為0.8%,2026年為1.0%。儘管貨幣緊縮與高通膨的影響逐漸減輕,但復甦力道仍有限。市場預期歐洲央行2025年將進一步降息,預期通膨至2026年才會降至2.0%以下。能源價格高昂、投資不足、以及過度法規,均抑制歐元區成長之原因。
義大利2024年GDP成長0.7%,預計2025年成長0.6%,2026年有望回升至1.0%。正面因素包括歐洲央行持續降息、家庭實質可支配所得增加,以及《國家復甦暨韌性計畫》(PNRR)的資源投入(2025-2026年預計浥注1,300億歐元)。
但能源價格上漲影響義大利企業的競爭力並削減家庭實質收入,以及美國關稅政策,為主要負面因素。美國為義大利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對鋼鋁產品課徵25%關稅導致對美出口平均衰退5%(對整體商品影響0.02%)。惟若保護主義升級,倘美國對中國產品課徵60%關稅,對其他國家產品課徵25%關稅,將使2025年義大利GDP減少0.4%,2026年減少0.6%。
從供應面來看,未來兩年義大利GDP動能將由服務業帶動,製造業將至2026年方能復甦,營造業則將面臨衰退;在需求面部分,2025年GDP成長主要由消費驅動(+0.8%),總投資減少0.28,;2026年由消費(+1.0%)與投資(+0.9%)共同支持成長。未來兩年投資疲軟,主要因貨幣緊縮政策的滯後效應、製造業部門危機、關稅和地緣政治情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以及稅務獎勵措施減少所致。
預估2025及2026年義大利商品及服務出口將成長1.3%及1.8%,但成長速度低於疫情前之3.3%平均水準。2024年出口疲弱主要受歐盟市場下滑(-1.9%)影響,對非歐盟國家雖惟增1.2%,但對美國(-3.6%)及對中國(-20%)貿易均衰減。主要由中間財帶動的進口則隨著出口回升和國內投資復甦而逐步增加,預估2025至2026年淨出口對GDP的貢獻將趨近於零。
在就業方面,義大利勞動力投入成長預計與經濟活動一致,勞動生產力經前幾年大幅下降後可望改善。實質薪資將持續復甦,2025至2026年將累計增長2.8%。通貨膨脹方面,近期雖成長但仍低於2.0%,預計2025年增幅為1.8%,2026年達2.0%。在公共財政方面,預計2025年義大利公共赤字占GDP比重預估為-3.2%,2026年為-2.8%,將為2027 年退出歐盟過度赤字程序(EDP)創造有利條件。公共債務占GDP比重預期仍持續增加,2025年預估為137.0%,2026年升至137.6%。
美國的新關稅措施所帶來的風險亦不可忽視,且更具侵略性且難以預測,對全球貿易和供應鏈構成威脅,義大利工總呼籲須儘快與美國進行談判,同時提高歐洲吸引力,避免加速歐洲資本外移至美國的趨勢。關稅對義大利及歐洲各產業的具體衝擊取決於多重變數,包括關稅稅率與實施效期、價格需求彈性,以及各國對美貿易曝險度。2024年義大利對美出口達650億歐元,占總出口10%以上; 2019-2023年間對美出口成長貢獻義大利總出口增長之4.5%(累計+30%)。關稅的不確定性亦對投資決策造成不利影響,保護主義的升級都可能嚴重破壞國際貿易結構,並造成全球GDP重跌。(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